古代小姐的首饰种类丰富,造型精美,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首饰:
1. 发饰:
- 簪 :原名为笄,是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在前端加以纹饰,雕刻成植物、动物、吉祥器物等形,并可用金、玉、象牙、玳瑁等贵重材料制作。
- 钗 :是固定发髻的双股长针,钗头制成各种形状,雕龙镂凤,嵌珠插玉,尤为华贵。钗的安插方式有多种,可以横插、竖插、斜插或倒插。
- 步摇 :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行动时摇曳,故得名。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钿相混杂,簪于发上。
- 华胜 :即花胜,是制成花草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的发饰。《释名·释首饰》中记载:“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
- 钿子 :是清代妇女的一种首饰,上面嵌有金花、点翠、宝石等名贵珠宝。分满钿、半钿两种,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为骨,缀点翠或穿珠之饰。
2. 耳饰:
- 耳珰:是两汉时期常见的耳饰,一般为两端粗、中间细的柱状,常以玉、金、银等制成,有的还镶嵌宝石。
- 耳坠 :由耳钩和坠饰组成,坠饰材质多样,有珍珠、宝石、金银等,形状有圆形、方形、水滴形等,造型丰富。
3. 颈饰:
- 项链:古代项链多以金银为链,搭配珍珠、宝石、玉石等吊坠,有的还会镶嵌珐琅等工艺,造型精美,如唐代的金镶玉项链,工艺复杂,彰显华贵。
- 项圈:一般用金银制成,有的呈圆形,有的则在上面雕刻花纹、镶嵌宝石,两端可开合,佩戴在颈部,起到装饰作用。
4. 手饰 :
- 手镯:材质有金、银、玉、翡翠等,造型多样,有圆形、椭圆形、方形等,有的还会在手镯上雕刻花纹、镶嵌宝石,如清代的翡翠手镯,质地温润,色泽艳丽。
- 戒指:多以金银为材质,镶嵌珍珠、宝石、玉石等,造型有圆形、方形、菱形等,有的还会刻有吉祥文字或图案,如明代的金镶宝石戒指,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古代小姐佩戴首饰,核心讲究是**“分场合、论身份、合礼仪”**,不同场景和身份对应不同的佩戴规则,不可随意混搭。
1. 按场合分:正式场合“繁”,日常场合“简”
- 正式场合:如出席婚宴、寿宴、祭祀或面见长辈时,需佩戴全套首饰,彰显家族地位与礼仪。通常会搭配“簪+钗+步摇”的发饰组合,再配上项链、项圈、手镯、戒指等,材质上优先选择金、玉、珍珠等贵重材质,且纹饰多为龙凤、牡丹、祥云等吉祥图案。
- 日常场合:在家中休憩、习字或与家人小聚时,首饰以简约为主。一般仅戴一支素银簪或玉簪固定发髻,耳饰选小巧的耳珰,手饰最多戴一只素面手镯,避免繁复首饰影响行动。
2. 按身份分:等级森严,不可僭越
- 贵族小姐:可佩戴镶嵌宝石、点翠工艺的首饰,且纹饰可使用龙凤(需符合家族爵位,不可逾制)、百鸟朝凤等高端图案;材质上以和田玉、翡翠、南红、黄金为主,彰显尊贵。
- 普通士绅小姐:首饰以银、铜鎏金、普通玉石为主,纹饰多为花草、花鸟、吉祥文字(如“福”“寿”),不可使用龙凤等皇家专属或贵族高等级纹饰,避免“僭越”之罪。
3. 按礼仪分:细节暗含规矩
- 发饰:已婚女子与未婚小姐佩戴有别,未婚小姐可戴步摇、华胜,已婚女子则更多用钗、钿子;且祭祀时需佩戴素色首饰(如白珍珠、白玉簪),避免色彩艳丽的宝石。
- 耳饰:穿耳戴饰多为汉族小姐的习俗,且需在及笄(15岁)后正式佩戴,未及笄的少女通常不戴或仅戴小巧的银豆耳饰。
- 手饰:手镯需戴在左手上(古代认为左手为“吉手”),且正式场合需双手佩戴成对的手镯,日常则可单戴一只;戒指多戴在无名指或小指,避免戴在食指(古代认为食指戴戒指有“待嫁”之外的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