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西北,太白山下。
春末夏初,山间林木葱郁,百花争艳。每年这个时节,长安城中的文人雅士都会齐聚太白山举行"太白诗会",以诗文会友,吟咏交流。今年的诗会依旧热闹非凡,山脚下搭起了数十个凉亭,丝竹之声缭绕,酒香四溢,文人们或狂饮高歌,或低吟浅唱,好不热闹。
李白抱着已经昏睡两日的阿昭,隐藏在山间一处隐蔽的山洞中。他轻轻将阿昭放在一块平整的石板上,取出随身携带的青莲剑,剑身在阳光下泛着幽幽蓝光。
"阿昭,你终于要醒了吗?"李白低声问道,看着阿昭眉心微微颤动。
果然,片刻后,阿昭缓缓睁开双眼,看到李白的脸,不由松了一口气:"我们...逃出来了?"
"嗯,那晚离开蚍蜉里后,你便一直昏睡。我们辗转来到太白山,已经是第三天了。"李白扶她坐起,递给她一碗山泉水,"喝点水吧。"
阿昭接过水碗,小口啜饮,回忆起血手之战:"暗渊阁的人...一定还在找我们。这里真的安全吗?"
"暂时安全。"李白微微一笑,"今日是太白诗会,山下聚集了长安城大半文人,熙熙攘攘,正好掩护我们的行踪。"
阿昭环顾四周,忽然注意到李白手边摆放着一件折叠整齐的青色长袍:"你要去诗会?"
李白点头:"阿昭,你曾说暗渊阁的人在追杀我们,但我们不能一直逃。有时候,最危险的地方反而是最安全的。"
阿昭立刻明白了他的打算:"你是想...引蛇出洞?"
"没错。"李白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会在诗会上故意暴露自己的身份,引出暗渊阁的杀手。你身体虚弱,就留在这里。"
阿昭摇头:"不,我必须跟你去。"她拉起衣领,露出颈间的蛛形胎记,"这个胎记不仅能感知幽冥裂缝,还能感知带有幽冥气息的人。血手死前曾说墨影没死,而暗渊阁的杀手或许知道更多信息。"
李白沉默片刻,最终点头:"好吧,但你必须小心。"
午后,太白山下。
诗会已经进行到高潮,各路文人轮番登台赋诗。李白和阿昭混在人群中,阿昭头戴斗笠,遮住面容,而李白则一身青色长袍,腰间别着青莲剑,气质卓然不凡,却刻意压抑着自己的锋芒。
"那边有异常。"阿昭低声道,指向一处豪华的车马旁。
李白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五辆黑色马车停在山道旁,车旁站着十几名身着黑衣的侍卫,神情冷峻,目光不断扫视四周。这般阵仗,显然不是普通文人。
"暗渊阁?"李白低声问。
阿昭点头:"他们身上有幽冥气息,但又不完全是幽冥生物。像是...被幽冥之力污染的人。"
正说话间,诗会主持人高声宣布:"接下来,有请各位才子登台即兴赋诗,题目为'蜀道难'!"
李白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机会来了。"
不等阿昭阻拦,李白已经大步走向诗会中心的高台。他一跃而上,向四周抱拳:"在下李白,愿为诸位赋诗一首。"
台下顿时议论纷纷:"李白?是那个传说中的诗仙吗?"
"怎么可能,诗仙李白已经不知所踪多年..."
"或许只是同名同姓罢了。"
李白不理会众人的猜疑,拔出青莲剑,剑尖指天。
"请恕在下不用毛笔,只用此剑写诗。"
话音刚落,李白掌心青莲印记亮起,剑锋上蓝光闪烁,他开始在空中舞动青莲剑,剑气如墨,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轨迹,渐渐形成字迹: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随着剑锋舞动,李白的声音越来越高亢,字字铿锵: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台下观众惊呼连连,只见李白剑气所至之处,山间云雾竟被牵引而来,如有灵性般跟随着剑气移动,逐渐在空中形成一幅壮观的山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