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小圣贤庄,青砖砌成的围墙洒在地上,清风拂过学府带来一丝清新与宁静。
小圣贤庄里独耸入云的山顶上,荀夫子手中的竹简在轻轻作响,在他的对面跪坐着一位学生,白色衣袍上的暗纹在晨光中显现,宛如八年前他初入书院时那个执拗少年的模样,此人正是韩非。
“老师,弟子今日便要启程归韩了。”韩非的声音沉稳,他的指尖却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玉质温润,纹路如同法网交织。
荀夫子的目光从竹简上移开,回忆涌上心头,不禁微微一笑,八年间,韩非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位有识之士,尽管依旧带着那份固执与坚持,但如今的眼神中多了份沉稳。
他知道,这位弟子的心中怀揣着远大理想与抱员,而自己作为他的老师,见证了他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荀夫子轻声开囗:“出发吧,韩非。”
韩非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丝感激:“老师授业解惑之恩,弟子终生铭记。”
正午时分,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韩非转身走向停在门外,李斯翻身上马,黑色骏马喷着响鼻,蹄铁踏碎青石板上的积水。
"师兄,待我助秦国一统天下时,定在咸阳宫为你留个位子!"李斯扬鞭策马,话语在风中渐行渐远。韩非站在白马的旁边,望着师弟绝尘而去的背影,突然想起李斯七年前初入荀门时,两人曾击掌为誓要"济世安民"。如今这誓言,却在阳光下的阴影中裂成了两瓣。
韩非骑着马缓缓驶离小圣坚庄,头上飘着几瓣槐花。前去韩国新郑,父王无能,沉迷于酒色,权臣当道,强秦的虎视眈眈如乌云压城。
荀夫子站在学堂屋檐下,抬头看向天空飘落地叶子,苍老的手掌抚过竹简上的"以刑止刑"四字。暮色渐浓,远处传来隐隐的雷声。
穿过学堂走廊,进入一处幽静的小院中,荀夫子站在门囗,抬手轻轻敲了敲门,温和地开口:“子月,今日你师兄远赴韩国,为何没有去见最后一面。”
“平日里,不是跟他玩的最要好了吗?”
“子月?”
荀夫子轻轻敲了三下门,但屋内依旧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回应。他微微皱眉,正准备再次开口时,一位书童匆匆走过,看到荀夫子后立即停下脚步,恭敬地行了一礼。
“夫子,”书童轻声说道,“小姐在三天前就已经出门了。”
荀夫子的表情显得有些意外,沉思片刻后问道:“她去了哪里?可有交代什么?”
书童低头回答:“小姐只说是要去远方游玩,具体去哪里并未详细说明。她吩咐我们不必担心,会按时回来。”
荀夫子点了点头,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他知道子月的为人,一向闭门不出的人,突然想出去游玩,还是在这个关键时刻离开,显然有些不寻常。
“你可知她有没有提到与韩非有关的事情?”荀夫子继续问道,试图寻找更多的线索。
书童摇了摇头:“小姐并末提及韩非师兄,只是让我们好好照顾自己,不要挂念她。”
荀夫子叹了口气,目光望向远处,思绪万千,跟她的父母一个性子,都不打招呼就远赴它国,但无论如何,现在最重要的是确保她的安全。
“你先下去吧。”荀夫子对书童说道,“如果收到小姐的消息,立刻通知我。”
“是,夫子。”书童应声退下,留下荀夫子独自站在小院中,思索着接下来的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