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奖台的聚光灯刺得人眼眶发烫。杨涛低头看着胸前的金牌,金属边缘在强光下泛着冷硬的色泽。主持人的声音在场馆里回荡:"恭喜无畏选手取得职业生涯大满贯!"
彩带落下的那一刻,他下意识望向观众席。陈雪抱着花祝贺的看向他,战队经理正疯狂比划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最新赛程,一连串的赛事像永无止境的阶梯。杨涛握紧奖杯,指节泛白。
---
凌晨三点的训练室,显示器蓝光映在杨涛脸上。他反复观看着决赛录像,右手无意识地揉捏着发僵的手腕。十年前那个在网吧通宵训练的少年,如今需要陈雪每天给他做两小时理疗才能维持状态。
"还在复盘?"教练推门进来,扔给他一罐能量饮料,"医疗组说你昨天的反应测试又慢了0.3秒。"
杨涛没接话,调出自己十年前的操作录像。屏幕上的镜行云流水,一个极限反杀至今仍是教科书级别的操作。而现在,他的手指需要多按0.5秒才能完成同样的连招。
"下赛季我想转型数据分析。"教练突然说,"你考虑过退役后的规划吗?"
显示器正播放到决赛决胜局,杨涛的招牌英雄在残血状态下完成一打三。
想到了此刻在家中熟睡的陈雪,他按下暂停键:"我还能打。"
---
夏季赛半决赛,杨涛在关键团战出现致命失误。赛后数据面板上,他的身体素质比巅峰期下降了27%。
更衣室里,队医正在给他的手腕缠绷带。
"肌腱炎又加重了。"队医叹气,"建议休赛三个月。"
杨涛扯掉绷带:"打封闭。"
手机震动,是陈雪发来的消息:【医疗中心新来了个孩子,说是看了你比赛才想接受治疗的】。他盯着消息看了很久,最终回复:【告诉他,赛场上没有奇迹,只有练习】。
---
沙特赛前夕的体检报告像判决书。医生指着MRI影像:"尺神经压迫,再这样下去可能会永久性损伤。"
北京JDG战队老板拍着他的肩膀:"转型解说怎么样?平台开了天价合同。"
深夜的训练室,杨涛独自打着自定义对局。屏幕上不断跳出击杀的提示,汗水顺着下巴滴在手机屏幕上。他突然想起十八岁那年,那个满是裂纹的屏幕也是这样被汗水浸湿的。
显示器角落贴着张便签,是去年写的:【我要证明,老将的时代永不落幕】。现在看这行字,像某种讽刺。
---
退役发布会选在了战队基地。杨涛穿着队服,没打领带。
上台前,陈雪从手提包里拿出了一条崭新的领带给他系上。
领带有红,黄,紫三色交织。
闪光灯中,他看向训练室的方向。新来的青训队员正在加练带着他影子到连招技巧,笨拙却充满朝气。
发布会结束后,杨涛独自在训练室坐了很久。最终他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命名为《战术体系v7.3》的文档。第一行写着:【针对新版本打野路径的十七种变式】。
窗外,朝阳正刺破云层。显示器右下角的时间显示:05:17,正是他十年前第一次通宵训练结束时看到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