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0713:如果命运不同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明星同人 

陈楚生

0713:如果命运不同

全国音乐大赛初选结果公布的那天,许宁正在琴房练习肖邦的《革命练习曲》。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一条消息:

「我们进复赛了!!!——陈楚生」

消息后面跟着一连串夸张的表情符号,许宁几乎能透过屏幕看到陈楚生那张笑得灿烂的脸。她放下琴盖,仔细阅读随邮件发来的评审意见:

「'边界'组合展现了令人惊喜的古典与流行融合能力...钢琴编排精巧而不失创新...演唱充满感染力...期待在复赛中看到更成熟的作品...」

许宁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迅速回复:「收到。明天下午三点,排练室见。需要为复赛准备更复杂的曲目。」

陈楚生的回复几乎是立刻跳出来:「遵命,许老师!( ̄^ ̄)ゞ」

许宁摇摇头,把手机放到一边,重新翻开琴盖。但这一次,她的手指没有回到肖邦,而是不自觉地弹起了他们为初赛创作的那首《碎镜中的光》——确切地说,是她自己即兴发挥的变奏版本。

"许宁?"琴房的门被推开,林小夏探头进来,"哇,你居然在弹流行曲?"

许宁的手指戛然而止,仿佛被抓到做坏事一般:"只是在...复习。"

林小夏走进来,一屁股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得了吧,我认识你三年,从没见你弹过非古典曲目。除非算上那次被迫的期末考试现代作品。"她眨眨眼,"看来某人的影响力不小啊。"

"别胡说。"许宁合上琴盖,"只是工作需要。"

"工作?"林小夏夸张地挑眉,"那你为什么脸红?"

许宁感到脸颊发烫:"我哪有!"

"好好好,没有就没有。"林小夏举起双手做投降状,"不过说真的,你最近开心多了。以前你练琴时总皱着眉,像跟钢琴有仇似的。"

许宁愣住了。她从未想过自己的表情变化会被别人注意到,更没想过这种变化与陈楚生有关。

"复赛是什么时候?"林小夏转移了话题。

"四周后。"许宁看了看日历,"正好在肖邦比赛前两周。"

"啊,那你要兼顾两个比赛?"

许宁点点头,胃部因压力而微微抽搐。母亲几乎每天都会发短信提醒她肖邦比赛的重要性,字里行间暗示着对"分心"的担忧。

"别担心,你能行的。"林小夏拍拍她的肩膀,"对了,张远说陈楚生最近在写新歌,好像特别用心。"

许宁装作没听见后半句,开始收拾琴谱:"我得去图书馆找些资料,为复赛做准备。"

走出琴房,许宁深吸一口气。林小夏的话在她脑海中回荡——"你最近开心多了"。确实,与陈楚生合作以来,音乐对她而言不再只是一项必须完美的任务,而重新变成了某种...享受。

这个认知让她既兴奋又恐惧。

---

复赛准备的第一周,许宁制定了一份严密的计划表,精确到每分钟的安排。陈楚生看着那张密密麻麻的表格,眼睛瞪得像铜铃。

"这...是军事行动还是音乐创作?"他用两根手指拈着计划表,仿佛那是什么危险物品。

"高效工作的前提是合理规划。"许宁推了推眼镜,"你的音乐理论基础太薄弱,必须系统补习。我已经标记了重点章节。"

陈楚生哀嚎一声倒在钢琴凳上:"许老师,饶了我吧!我高中毕业后就没碰过教科书了!"

"那就从现在开始重新适应。"许宁不为所动,"第一节,和声学基础。"

令许宁意外的是,一旦真正开始学习,陈楚生展现出惊人的理解力和专注度。他像一块海绵,迅速吸收着她讲解的知识,并提出许多有见地的问题。两小时后,他已经能基本分析他们初赛曲目的和声进行了。

"这不难嘛。"陈楚生得意地转着铅笔,"就像解数学题,找到规律就行了。"

许宁忍不住纠正:"和声不只是数学,它是情感的载体。同样的和弦进行,不同的编排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情绪效果。"她随手在钢琴上示范了两个版本。

陈楚生安静地听完,突然说:"你知道吗?有时候你谈起音乐的样子...特别不一样。"

"什么不一样?"

"就像..."陈楚生思考着措辞,"就像在谈论一个活生生的朋友,而不是抽象的理论。我喜欢那样的你。"

许宁的手指僵在琴键上,不知该如何回应这突如其来的真诚。最终她只是轻咳一声:"继续下一章。今天我们要覆盖转调的基本方法。"

傍晚时分,陈楚生突然合上教材:"够了够了,我的脑子要爆炸了。"他伸了个懒腰,"作为奖励,带你去个地方。"

"什么地方?我晚上还有练习计划..."

"就一小时。"陈楚生已经起身收拾东西,"相信我,值得。"

二十分钟后,他们站在校园西区的一个小广场上。这里平时是街头艺人的聚集地,此刻正有一个五人小乐队在表演爵士乐。

"这就是你说的'值得'的地方?"许宁皱眉。

"嘘,听。"陈楚生拉着她在旁边的长椅坐下。

乐队正在演奏《Take Five》,萨克斯手是个留着络腮胡的中年人,吹奏技巧称不上精湛,但每个音符都充满自由奔放的气息。鼓手时不时加入即兴段落,与其他乐手眼神交流后自然过渡回原曲。

许宁发现自己不自觉地跟着节奏轻轻点头。这种音乐与她熟悉的古典乐截然不同——没有严格的乐谱限制,更多是乐手间的默契与即兴互动。

"怎么样?"演奏间隙,陈楚生小声问。

"很...特别。"许宁谨慎地回答,"他们似乎不需要乐谱?"

"爵士乐手大多靠记忆和感觉。"陈楚生解释,"当然有基本框架,但细节都是临场发挥。"他顿了顿,"就像你艺术节那次。"

许宁想起那次没有乐谱的演出,手心微微出汗:"那不一样..."

"没什么不一样。"陈楚生看着她,"音乐首先是表达,然后才是技术。"

乐队开始下一首曲子,这次是一首慢板蓝调。陈楚生突然站起来:"等我一下。"

许宁看着他走向乐队,与萨克斯手交谈几句,然后接过对方递来的吉他。陈楚生对麦克风说了些什么,乐队成员都笑了,随后调整姿势准备演奏。

前奏响起,陈楚生开始唱歌。这是一首许宁从未听过的民谣,歌词讲述一个关于错过与重逢的故事。他的声音在露天广场上显得格外清澈,与爵士乐队的伴奏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许宁屏住呼吸。这个陈楚生与排练室里那个嬉皮笑脸的家伙判若两人——他唱歌时全神贯注的样子,仿佛整个人都化作了音乐本身。

曲终时,稀稀落落的掌声从周围响起。许宁这才注意到已经有十几个人驻足聆听。陈楚生鞠躬致谢,把吉他还给萨克斯手,然后快步回到许宁身边。

"怎么样?"他问,眼睛闪闪发亮。

许宁罕见地找不到合适的词汇:"你...经常这样即兴加入吗?"

"偶尔。"陈楚生耸耸肩,"音乐是用来分享的,不是吗?"

回音乐学院的路上,陈楚生突然问:"你从没试过即兴演奏吗?我是说,纯粹为了好玩那种。"

许宁摇头:"钢琴不是'玩具'。"

"但它是'伙伴',对吧?"陈楚生模仿她之前的说法,"伙伴之间应该互相倾听,而不是单方面发号施令。"

许宁想反驳,却想起自己弹奏《碎镜中的光》变奏时的感觉——那种奇妙的自由与快乐。

"试试看。"陈楚生指着路边一家乐器行的橱窗,里面陈列着几台电子钢琴,"就现在。"

"什么?不可能..."

"来吧,优等生!"陈楚生已经推开店门,向店员打招呼,"能试弹一下吗?"

五分钟后,许宁坐在一台88键电钢琴前,手指悬在键盘上方,浑身僵硬。陈楚生靠在旁边,鼓励地看着她:"随便弹,想到什么弹什么。"

"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许宁小声承认,这是她很少说出口的话。

"闭上眼睛。"陈楚生轻声说,"忘记所有规则,只听你心里的声音。"

许宁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起初只有一片黑暗和嘈杂的思绪,但渐渐地,一个简单的旋律浮现在脑海中。她试探性地弹了几个音,然后是一段短小的乐句,像是一个问题的开端。

陈楚生没有出声,但她能感觉到他的存在,像一座安静的灯塔。

旋律逐渐扩展,许宁的手指越来越放松。她不再思考对错,只是让音乐自然流淌。不知过了多久,她弹完最后一个音符,缓缓睁开眼睛。

陈楚生微笑着看她,眼中满是惊叹:"太美了...那是什么曲子?"

"我...不知道。"许宁低头看着自己的手,"就是...突然出现在脑海里的。"

"那就是即兴创作。"陈楚生轻声说,"欢迎来到真正的音乐世界,许宁。"

回学校的路上,许宁感到一种奇特的轻盈感,仿佛卸下了某种无形的重担。经过一家奶茶店时,陈楚生突然停下:"庆祝一下,我请客。"

"庆祝什么?"

"你的第一次'出轨'。"陈楚生坏笑,"对乐谱的忠诚。"

许宁翻了个白眼,但还是接过他递来的奶茶。第一口甜得发腻,却莫名让人心情愉悦。

---

复赛前两周,他们的新作品《逆光飞行》已经初具雏形。这首歌比初赛作品更加复杂,融合了古典钢琴、流行演唱甚至一些电子元素。许宁负责大部分编曲,陈楚生则包办歌词和主旋律。

但创作并非一帆风顺。这天晚上,陈楚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瓶颈。

"不对,都不对。"他烦躁地揉乱头发,把第五张草稿纸团成一团扔到墙角,"这段副歌太平了,没有冲击力。"

许宁从钢琴前抬起头。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四个小时,连晚饭都没吃。她本想建议休息,但看到陈楚生紧锁的眉头,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也许换一个调式?"她提议,"比如从自然小调转到和声小调?"

陈楚生试了试,还是摇头:"不够...特别。"

许宁思考片刻,突然弹奏了一段旋律——那是她前几天即兴创作的一个小片段,当时陈楚生称赞它有"飞翔的感觉"。

陈楚生的眼睛亮了起来:"等等,再弹一次。"

许宁重复弹奏,陈楚生跟着哼唱,逐渐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乐段。半小时后,他们完成了整首歌的框架,比之前任何一个版本都要出色。

"这就是了!"陈楚生兴奋地跳起来,差点撞翻谱架,"你真是个天才,许宁!"

许宁摇摇头:"是你的创意,我只是..."

"别这么谦虚。"陈楚生突然抓住她的双手,"没有你,这首歌永远不会诞生。"

他的手掌温暖而有力,许宁能感觉到那些弹吉他留下的茧子轻轻摩擦着她的皮肤。一种奇特的电流从接触点蔓延开来,让她几乎忘记了呼吸。

陈楚生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迅速松开手,假装整理乐谱来掩饰尴尬:"呃...我们是不是该吃点东西了?快九点了。"

"嗯。"许宁低头收拾东西,心跳快得不正常,"食堂应该关了,校外有家面馆还开着..."

"我知道那家!"陈楚生恢复了平常的活泼,"他们的大排面绝了。"

深夜的面馆几乎空无一人。他们选了角落的位置,陈楚生点了大排面,许宁要了碗素馄饨。

"所以..."陈楚生吸溜着面条,"为什么是钢琴?"

许宁搅动着馄饨汤:"什么意思?"

"你那么有天赋,为什么选择了钢琴而不是其他乐器?"陈楚生好奇地问,"比如小提琴或者...竖琴什么的。"

许宁沉默了一会儿:"其实不是我选的。我母亲是钢琴老师,家里从我有记忆起就有钢琴。四岁生日那天,她正式开始了我的第一堂课。"

"从来没有其他选择?"

"没有。"许宁轻声说,"钢琴就是我的命运,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陈楚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你喜欢吗?"

这个简单的问题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许宁内心深处某个上了锁的抽屉。她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

"没关系。"陈楚生温和地说,"不用现在回答。"

许宁感激地看了他一眼,转移了话题:"你呢?为什么喜欢音乐?"

陈楚生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因为音乐是我第一个朋友。"他喝了口汤,"小时候我爸工作调动频繁,我们每两年就搬一次家。我总是那个'新来的怪孩子',直到初中才在一个地方稳定下来。"

"那一定很辛苦。"

"还好啦。"陈楚生轻松地说,但许宁注意到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像在弹奏无形的琴键,"十岁那年,我爸从旧货市场给我买了把二手吉他。那是我拥有的第一件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我自学了基本和弦,开始写些傻乎乎的小歌...突然发现,即使没有朋友,我也可以通过音乐表达自己。"

许宁想象着那个抱着二手吉他的小男孩,心头泛起一阵柔软:"所以你一直在写歌?"

"嗯。"陈楚生点点头,"大部分都很烂,但偶尔会有一两首不错的。音乐就像...一个永远在那里的朋友,无论我搬到哪里,它都不会离开我。"

许宁突然理解了为什么陈楚生的音乐总是充满那样的感染力——对他而言,音乐从来不是技巧的展示,而是心灵的倾诉。

"我羡慕你。"她脱口而出。

陈楚生惊讶地挑眉:"羡慕我?你才是那个天才钢琴家啊。"

"但你...你的音乐是自由的。"许宁轻声说,"而我...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像台精密的演奏机器,只会执行乐谱上的指令。"

面馆昏黄的灯光下,陈楚生的表情变得异常柔和:"但你已经开始改变了,不是吗?艺术节那次,今天的即兴创作...那才是真正的你,许宁。"

许宁感到眼眶微微发热。她急忙低头喝汤,掩饰自己的情绪波动。

回宿舍的路上,夜风轻拂,带着初夏的温暖。陈楚生哼着他们新创作的旋律,偶尔停下来讨论某个细节的修改。许宁发现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急于结束对话回到琴房,反而享受着这种漫无目的的音乐交流。

在女生宿舍楼下,陈楚生突然说:"对了,周六有空吗?张远搞到了两张爵士俱乐部的票,据说那里的钢琴手超级厉害。"

许宁本该拒绝——周六晚上是她固定的肖邦练习时间。但此刻,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动驱使她点了点头:"好啊。"

陈楚生似乎没料到她会答应,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太棒了!晚上七点,我在宿舍楼下等你。"他犹豫了一下,"呃...要穿得稍微...成熟一点。那里有着装要求。"

许宁点点头:"知道了。"

"那...晚安。"陈楚生微笑着挥手,"做个有美妙音乐的好梦。"

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许宁摸了摸口袋里那个小小的钢琴橡皮擦。不知从何时起,它已经成了她的幸运符,每次重要演出前都会带在身上。

宿舍里,林小夏已经睡着了。许宁轻手轻脚地洗漱完毕,躺在床上,脑海中回放着今晚创作的旋律。那种奇妙的创造感仍然在她血管中流淌,比任何掌声和赞美都更令人满足。

手机屏幕亮起,是陈楚生发来的消息:「突然想到,如果把《逆光》的bridge部分改成你弹的那段即兴旋律,会不会更有层次感?」

许宁回复:「可以试试。但需要调整和声进行。」

「明天排练时一起研究?我买了咖啡和可颂当早餐(◕‿◕)」

许宁忍不住微笑:「别把咖啡洒在钢琴上。」

「遵命!许老师严格模式启动了!」

放下手机,许宁望着天花板。周六的爵士俱乐部,周日的排练,下周的复赛...她的日程表上突然充满了与陈楚生有关的安排。奇怪的是,这种"分心"并没有让她焦虑,反而带来一种隐秘的期待。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许宁闭上眼睛,耳边回响着他们共同创作的旋律,像一场无声的梦境,温柔地包裹着她逐渐柔软的心。

上一章 陈楚生 0713:如果命运不同最新章节 下一章 陈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