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之后,一种奇妙的默契在蔡徐坤和林鹿楹之间悄然滋生。
他没有追问那个“系统”和“虚拟世界”的细节,她也默契地不再提起,仿佛那只是开启他们相遇的一把钥匙,门后是真实而沉重的现实。
他们保持着一种谨慎而温暖的联系,像两条在深海边缘小心翼翼试探的鱼。
蔡徐坤会在深夜情绪翻涌时,给她发一条看似无关痛痒的信息,比如一张窗外模糊的街灯照片,或一首只有旋律没有歌词的钢琴曲片段。
林鹿楹总能读懂那照片里的孤独和旋律里的暗涌,回以一句简单的“夜色温柔,早点休息”或“这首很好听,有阳光的味道”。
她是他无边黑暗里,唯一能接收到也愿意回应他微弱求救信号的人。
大约半个月后,一个下着淅淅沥沥小雨的傍晚。蔡徐坤的微信头像罕见地亮起。
蔡徐坤在家吗?
林鹿楹嗯,刚回来。下雨了。
蔡徐坤嗯… 雨声有点吵,要不要…过来喝杯热茶?我煮了普洱。家里…很安静。
这条邀请,对蔡徐坤而言,不亚于一场冒险。他的家,是他最后的堡垒,也是他蜷缩舔舐伤口的洞穴。邀请林鹿楹踏入,意味着他愿意在她面前卸下最后一道在公众场合必需的伪装,将那个伤痕累累、疲惫不堪的真实自我,暴露在她面前。
他发完信息,心脏像被攥紧,指尖冰凉,甚至有一瞬间想撤回。
他环顾着空旷、装修极简甚至有些冷感的家,第一次觉得这里太空了,空得让人心慌。
林鹿楹收到信息时,心跳漏了一拍。她明白这个邀请的分量。她深吸一口气,回复。
林鹿楹好。
普洱的暖香,正好配雨声。地址发我。蔡徐坤的家比林鹿楹想象中更“空”,也更“沉”。
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灰蒙蒙的城市雨景,室内是高级灰的主调,线条利落,干净得一尘不染,却缺乏生活的烟火气,像一个精致的样板间。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木质香薰和隐约的药味。
他亲自开的门,穿着最简单的灰色家居服,头发柔软地垂着,没做造型,脸上是洗尽铅华后的素净,眼下带着淡淡的青影。
看到林鹿楹的瞬间,他似乎想挤出一个习惯性的笑容,但肌肉有些僵硬,最终只化作一个略显局促的点头。
蔡徐坤进来吧,外面冷。
他引她到客厅的沙发坐下。沙发宽大柔软,像一片安全的孤岛。他转身去厨房端茶,背影挺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林鹿楹注意到角落散落着几本翻开的心理学书籍,还有一个半开的药盒,她迅速移开目光,心像被细针扎了一下。
茶端上来,是温润醇厚的熟普。袅袅热气在两人之间升腾,氤氲了视线,也软化了几分沉默的尴尬。
林鹿楹这里…和你舞台上的样子,很不一样。
林鹿楹捧着温热的茶杯,声音很轻,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探寻,没有评判,只有观察。
蔡徐坤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壁,目光落在窗外的雨幕上。
蔡徐坤舞台…是另一个世界。这里,才是我。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
蔡徐坤或者说,是现在的我。一个…连自己都觉得陌生的躯壳。
他第一次在她面前,如此直白地承认自己的“破碎”。林鹿楹没有急于安慰,只是安静地听着,目光温和地落在他略显苍白的侧脸上。这份沉默的接纳,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