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眼中的皇帝们
本书标签: 历史 

光绪帝

我眼中的皇帝们

刘颍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即光绪帝,生于1871年8月14日,逝于1908年11月14日,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

刘颍父亲: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道光帝的第七子。 母亲:叶赫那拉·婉贞,慈禧太后的亲妹妹。 妻子:隆裕太后。 弟弟:爱新觉罗·载沣、爱新觉罗·载涛等。

刘颍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无嗣而崩,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传懿旨,将四岁的载湉过继给咸丰帝,入承大统。 翌年正月二十日,载湉即皇帝位,改元光绪,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慈安太后在数年后去世)。

刘颍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大婚,并名义上亲政,然而慈禧太后仍对用人行政具有最终的裁决权力。 在位期间,载湉表现出强烈的改革愿望,任用了一批具有改革思想的官员,并试图通过一系列措施振兴国家,但受限于朝中保守势力的强大阻力,改革步履维艰。

刘颍中日甲午战争: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因朝鲜问题交恶,日本挑起甲午战争,载湉主张对日强硬,但清军败北,载湉被迫派李鸿章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戊戌变法: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知识分子的影响下,载湉展开戊戌变法,宣布“上下同心,以成新政,以强中国”,但103天后就遭到慈禧太后的扼杀,载湉被囚禁于中南海瀛台。 八国联军侵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太后携载湉出逃西安。

刘颍光绪帝于1908年11月14日去世,年仅37岁。关于其去世原因,官方记载为因病去世,但具体病因未有详细说明。民间和野史中有许多不同的猜测和传闻,如慈禧太后毒杀说等。2008年,中国科学家对光绪帝遗骨进行检测,发现其体内砷含量异常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他被毒杀的说法。

刘颍光绪帝的一生充满了改革与抗争的艰辛历程。他试图通过变法来挽救国家于危亡之中,但最终未能成功。

左宗棠成功击败阿古柏,迫使对方自杀,并成功攻占乌鲁木齐,最终平定了天山南北路。曾纪泽接替崇厚与俄国谈判,最终取得胜利,成功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区。

中法战争爆发,这场战争对清朝的边疆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随后,甲午战争爆发,清朝在战争中失利,被迫批准《马关条约》。这一事件引发了民族危机,使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公车上书应运而生,旨在唤起国人的觉醒和抗争。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民族危机意识的觉醒。

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光绪帝在取得慈禧太后同意后,于戊戌年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十三日颁布“明定国事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实行变法。然而,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变法最终失败。

义和团与清军勇敢地与八国联军展开斗争,虽然最终签订了《辛丑条约》,但这一事件也暴露了清朝的腐朽和无力。

慈禧太后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同治中兴、新政等。她废除了科举制度,鼓励留学,并创办报纸和女学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日俄战争爆发,日本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小国战胜了强大的俄国,这场战争对清朝的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刺激作用,促使清朝政府开始反思并寻求变革之路。

革命党人纷纷发动起义,如萍、浏、醴武装起义、七女湖起义、安庆起义、绍兴起义以及钦廉防起义等。这些起义虽然规模不大,但都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了挑战。

上一章 唐宪宗(只有介绍) 我眼中的皇帝们最新章节 下一章 后汉高祖刘知远(947-94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