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亮起,是小林发来的消息:"宋亚轩的资料已整理完毕,发到您邮箱了。"
张真源点开文件,宋亚轩的职业生涯以数据形式展现在眼前:24岁,出道三年,两张专辑,十七首原创歌曲,粉丝主要集中在18-25岁年龄段。商业价值评估:A级,有上升空间。
但数字无法解释昨晚那种奇特的共鸣。张真源关掉文件,打开自己连夜赶制的《张氏集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草案》。在最后一页,他特意加入了"年度音乐巡演赞助计划"的条款。
"咚咚咚——"
"进来。"
小林推门而入,手里端着杯黑咖啡。"张总,您真的通宵了?医生说您父亲需要静养,您也不能太..."
"我没事。"张真源接过咖啡,苦涩的液体滑过喉咙,刺激着疲惫的神经。"十点的董事会议准备得怎么样了?"
"材料都准备好了,但..."小林犹豫了一下,"陈董事昨晚打电话问了很多关于东南亚工厂亏损的事,听起来像是要在会上发难。"
张真源眼神一冷:"意料之中。"他站起身整理西装,"帮我联系星耀娱乐,就说张氏有意赞助他们旗下艺人的全国巡演,想约负责人今天下午谈谈。"
"星耀娱乐?"小林愣了一下,"那不是宋亚轩的公司吗?"
"有问题吗?"张真源语气平淡,"文化产业是集团多元化战略的一部分。"
小林识趣地没再多问,只是点头记下。当办公室门关上后,张真源走到落地窗前,看着城市在晨光中苏醒。他告诉自己,这确实是一笔不错的投资,与昨晚那个月光下的身影无关。
董事会议比预想的更激烈。
"东南亚工厂连续两个季度亏损,我认为应该立即缩减规模,甚至考虑出售!"陈董事拍着桌子,花白的眉毛下双眼如鹰般锐利。"年轻人没经验,不知道商场如战场,一个决策失误就可能万劫不复!"
张真源静静听完所有质疑,然后打开面前的笔记本电脑。"陈叔说得对,商场如战场。"他调出一组数据投影在屏幕上,"所以我认为撤退是最差的选择。这是东南亚各国未来五年的基建规划,这是我们工厂辐射半径内的新工业区,这是当地政府最新出台的外资优惠政策。"
会议室安静下来。
"亏损是因为我们沿用国内的管理模式,不适应本地文化。"张真源的声音不疾不徐,"我已经联系了新加坡的跨国企业管理顾问,下周会提交改革方案。如果三个月内不能扭亏为盈..."他看向陈董事,"我愿意亲自去东南亚接手。"
陈董事脸色阴晴不定,最终只是冷哼一声:"希望到时候你还这么有自信。"
会议结束后,张真源的手机震动起来。一个陌生号码。
"您好,请问是张总吗?我是宋亚轩的经纪人刘明。"电话那头的声音礼貌中带着警惕,"听说贵公司有意赞助亚轩的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