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崇德三年春,帝都金陵。
紫宸殿内,年轻的皇帝张真源端坐在龙椅上,面色平静地听着朝臣们争论不休。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节奏均匀得仿佛在计算着什么。
"陛下,北境战事已持续三月,军费开支巨大,国库恐难支撑啊!"户部尚书王大人声泪俱下地陈述着。
"王大人此言差矣!"兵部侍郎立刻反驳,"若不增派兵力,如何抵御突厥来犯?难道要等到敌军兵临城下才做打算吗?"
张真源微微抬眼,目光扫过殿中文武百官。三年前,他十八岁登基为帝,如今虽已二十一岁,朝中大权却仍被以赵丞相为首的一干老臣把持。每次朝会,都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诸位爱卿,"张真源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殿中立刻安静下来,"北境战事,朕已有决断。"
他从龙椅上站起,明黄色的龙袍在晨光中泛着淡淡金辉。那张俊美如玉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有一双凤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传朕旨意,再拨白银五十万两,粮草十万石,即刻送往北境。"
"陛下!"赵丞相上前一步,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国库空虚,如此大额支出恐怕..."
"丞相多虑了。"张真源唇角微扬,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笑容,"朕听闻镇北将军宋亚轩已连破敌军三阵,不日便可凯旋。这点军费,换边境十年太平,值得。"
赵丞相眼中闪过一丝阴鸷,却不得不低头:"陛下圣明。"
退朝后,张真源回到御书房,立刻卸下了那副从容的面具。他揉了揉太阳穴,疲惫地靠在椅背上。
"陛下,喝口参茶吧。"贴身太监李德全轻手轻脚地奉上茶盏。
张真源接过,抿了一口便放下:"李德全,把宋亚轩的卷宗给朕找来。"
"是,陛下。"
片刻后,张真源翻阅着关于这位镇北将军的记录:宋亚轩,二十六岁,已故宋老将军独子。十五岁从军,二十岁继承父职镇守北疆。六年征战,未尝败绩。性格刚直,不近女色,治军严明...
"有意思。"张真源指尖轻轻抚过卷宗上宋亚轩的画像。画中人剑眉星目,轮廓分明,虽只是简单勾勒,却已能感受到那股凛然正气。
三日后,前线传来捷报——宋亚轩大破突厥主力,斩杀敌酋,边境危机解除。
张真源当即下旨,封宋亚轩为定远侯,赐黄金千两,并命其即刻回朝受赏。
又过了半月,宋亚轩抵达京城。张真源在紫宸殿举行盛大朝会,正式接见这位凯旋的将军。
当宋亚轩踏入大殿时,张真源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体。眼前的男人比画像上更加英挺,一身戎装衬托出宽肩窄腰的完美比例,古铜色的脸庞上有一道浅浅的疤痕,不仅无损他的英俊,反而增添了几分阳刚之气。
"臣宋亚轩,叩见陛下。"他的声音低沉有力,行礼时铠甲发出清脆的碰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