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领旨。"宋亚轩心中一动,"敢问公公,明日还有何人听讲?"
小太监摇头:"这个奴才不知。只听李总管说,陛下近来对兵书颇有兴趣。"
待太监走后,宋福忍不住道:"将军,陛下这是..."
宋亚轩抬手制止他继续说下去,脸上却不自觉地露出一丝笑意:"备马,明日我早些入宫。"
翌日早朝,紫宸殿上风云暗涌。
赵丞相手持玉笏,上前一步:"陛下,老臣有本奏。北境战事虽平,但军费开支巨大,国库空虚。老臣建议裁减三成边军,以节省开支。"
张真源端坐龙椅,面色不变:"丞相所言极是。不过边关初定,若贸然裁军,恐生变故。不如循序渐进,先裁一成,观其后效。"
"陛下!"赵丞相提高声音,"户部账目显示,若不大幅削减开支,明年春税之前,国库将无银可支!"
殿中气氛骤然紧张。张真源目光扫过群臣,发现大多数人低着头,无人敢言。他心中冷笑,正要开口,却见武将队列中一人站了出来。
"臣有异议。"
清朗的声音打破沉寂,众人纷纷侧目。宋亚轩大步走到殿中,向皇帝行了一礼。
"宋爱卿请讲。"张真源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北境突厥虽败,但其主力未损。若此时裁军过多,敌军卷土重来,边疆百姓又将陷于战火。"宋亚轩声音铿锵有力,"臣建议,不裁边军,反可削减宫中用度。臣听闻今年上元节灯会预算达白银二十万两,若能省下一半,足可支撑边军三月粮饷。"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赵丞相脸色铁青:"宋将军此言差矣!宫中用度关乎皇家体面,岂能随意削减?"
"丞相此言差矣。"张真源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殿中立刻安静下来,"宋爱卿所虑极是。朕决定,上元灯会预算减半,省下的银两全部充作军费。另外..."他顿了顿,目光与宋亚轩相接,"边军暂不裁减,由宋将军全权负责整训事宜。"
宋亚轩心头一热,深深一揖:"臣领旨,定不负陛下所托。"
退朝后,宋亚轩刚走出紫宸殿,就被几名官员围住。
"宋将军果然深得圣心啊!"
"将军今日在殿上直言进谏,实在令人钦佩!"
"不知将军可有空过府一叙?"
宋亚轩客套地应付着,目光却不自觉地搜寻着那道明黄色的身影。终于,在远处回廊尽头,他看到了张真源正欲转身的背影。似乎感应到什么,皇帝突然回头,两人的目光穿过喧闹的人群,在空中交汇。
张真源唇角微扬,轻轻点了点头,随即消失在回廊拐角处。
那一刻,宋亚轩感到一种奇异的默契,仿佛他们之间有一条无形的线,将两颗心悄然相连。
未时将至,宋亚轩早早来到武英殿外等候。他特意换了一身崭新的藏青色武官常服,腰间玉带上挂着先帝御赐的宝剑。
"宋将军来得真早。"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