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真源抬头,对上宋亚轩带着挑衅的目光。他忽然明白了——这是对方设下的一个局,想看他出丑。
"可以。"张真源平静地回答,"不过我需要调整一下编曲思路。给我两小时。"
宋亚轩挑眉:"两小时?"
"如果宋老师不介意的话,可以先看看我之前的一些作品。"张真源从包里拿出笔记本电脑,"这样我们能在风格上更快达成共识。"
宋亚轩没有接话,但也没有拒绝。张真源打开电脑,调出几个工程文件,开始播放。第一首是轻快的流行曲,第二首是抒情 ballad,第三首则是带有实验性质的电子乐。
随着一首首曲子播放,宋亚轩的表情逐渐从冷漠变成了难以掩饰的惊讶。这些作品的风格差异极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质量极高,编曲精巧,旋律抓耳。
"这些都是你一个人完成的?"宋亚轩终于开口。
张真源点头:"从作曲到编曲,包括部分混音。"
宋亚轩深深看了他一眼,转身走向录音间:"两小时后我要听到demo。"
门关上后,张真源长舒一口气。他揉了揉太阳穴,打开编曲软件,开始工作。宋亚轩的歌词在他脑海中回荡,一个个音符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张真源完全沉浸在创作中。当最后一个音符输入完毕,他看了看时间——1小时47分钟。
录音间的门被推开,宋亚轩走了进来:"时间到了。"
张真源点击播放:"请听。"
前奏响起,是一段钢琴与电子音效的混合,空灵中带着不安。宋亚轩的表情变了,他专注地听着,当副歌部分的高音旋律出现时,他的手指不自觉地跟着节奏轻敲。
曲子结束时,录音室里一片寂静。
"Bridge部分还需要调整,"张真源说,"但大体框架是这样。你觉得..."
"重做。"宋亚轩打断他,"副歌的高音部分不够突出,我要更有冲击力的感觉。"
张真源握紧了手中的笔,指节发白。他深吸一口气:"好,告诉我具体哪里不满意,我..."
"全部。"宋亚轩冷冷地说,"整首歌的感觉都不对。我要的是能震撼人心的作品,不是这种平庸的东西。"
张真源抬起头,直视宋亚轩的眼睛:"宋老师,如果你对我的作品有具体意见,我很乐意修改。但'全部重做'这样的反馈,我无法执行。"
两人目光相接,空气中仿佛有火花迸溅。
最终,宋亚轩移开视线:"把bridge部分改得更强烈些,加入弦乐元素。明天同一时间,我要听到新版本。"说完,他转身离开。
张真源独自坐在录音室里,看着宋亚轩离去的方向,若有所思。
接下来的几天,同样的戏码不断上演。宋亚轩会提出各种苛刻要求,张真源则尽力满足,但对方似乎永远不满意。工作室里开始有人窃窃私语,说张真源恐怕撑不过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