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头望了一眼窗外的天色,想到晚间可能会降温,又从行李中拿出一条刚买的民族风披肩,叠得整整齐齐后塞进包里以备不时之需。收拾完毕,两人再次检查了一遍包包,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东西。
关上门之前,骆嘉昀还特意回头扫视了一遍房间,目光停留在桌上摆放整齐的物件上,微微颔首,似乎放下心来。最终,他们向老板娘道别,迈步走出了民宿,接近中午,阳光高挂在天上,温度还是比较高,有点炎热,却丝毫未影响到他们此刻轻松愉快的心情。
车子启动,董师傅熟练地操控着方向盘,引擎声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一个小时后,他们抵达了喜洲镇周城村扎染博物馆门口。与董师傅约好电话联系后,两人便携手走进了这座充满白族传统文化气息的建筑群。
博物馆由原周城民族扎染厂的老厂房改造而成,保留了“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传统布局,占地面积达2300平方米。穿过主体建筑时,他们的脚步被一件件展品牵引着——从扎染历史展区到传承人工作室,再到那些依旧保存完好的传统染缸、晾晒场等生产设施,每一步都仿佛是一扇通往时光深处的门。在这里,冷芸熙和骆嘉昀体验了一次完整的扎染工艺:从扎花到浸染,最后拆线,每一个环节都带着手作的温度与韵味。
文创展销区则让两人沉浸于色彩与设计交织的世界中。冷芸曦认真挑选了许多礼物,为家人和尚未出生的孩子购置了大量采用扎染工艺制作的服饰,包括围巾、连衣裙、短袖、旗袍以及裤子。
这些衣物以蓝白色为主调,图案融合了白族的传统元素,既素雅又别具风情。装饰类商品如扎染折扇、生肖玩偶和壁挂也让她爱不释手,尤其是结合剑川木雕等非遗技艺的作品更显独特魅力。对于家居用品,她选择了桌布、披肩、抱枕等,材质多为棉麻,触感天然舒适。
骆嘉昀的目光则停留在几幅扎染主题的巨幅文创作品上,其中《张胜温画卷》的主题扎染尤其吸引他。这幅长9米、高1.6米的巨作,他想挂在家中书房里增添艺术氛围,而乾隆题写的“蛮王礼佛图”等历史题材作品,则成为他送给父亲、岳父、爷爷及外公的最佳选择。
当所有东西挑好后,他们来到收银台结账。冷芸熙趁丈夫付款之际拨通了董师傅的电话,请他过来接他们。通话刚结束,骆嘉昀正好完成了支付。
由于购买的物品繁多,店员们迅速行动起来,不仅将礼品精心包装,还贴心附赠了几十个礼盒和上百个精致的小袋子,方便他们日后分送亲友,几位店员甚至主动帮忙提着袋子送至门外,正巧看到董师傅已经等在馆前。
董师傅见状,急忙下车打开后备箱,几个店员默契地协助将八大袋商品放入车内。临别前,冷芸熙再次向店员们道谢,对方微笑着回应:
店员“没什么大不了的,您买了这么多东西,我们也是沾光,提成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