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宁在天蒙蒙亮时就醒了。她盯着天花板看了三秒,猛地弹起来抓起手机——6月22日,星期四。
距离记忆中的粮食危机爆发,只剩最后24小时。
她赤脚跑下楼,检查了一遍昨晚到货的太阳能板配件。安装工人今天会来完成最后的工作,但她的采购清单还很长。
"先解决活物问题。"序宁咬着面包,在笔记本上写下"家禽"二字。前世她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没准备新鲜食物来源。只吃包装食品,她的口腔最后溃烂得连喝水都疼。
林城郊区的农贸市场刚开市,空气中混合着泥土和生鲜的气味。序宁径直走向禽类区,盯着笼子里咕咕叫的母鸡。
"姑娘要买鸡?下蛋的还是肉鸡?"摊主是个满脸皱纹的大爷。
"都要。十只下蛋母鸡,五只公鸡,再要二十只小鸡。"序宁顿了顿,"还要两只山羊。"
大爷掏耳朵的手停在半空:"啥?"
三小时后,序宁开着租来的小货车离开了市场。后车厢里,铁笼中的家禽不停扑腾,两只小山羊咩咩直叫,还有几大袋饲料。
她额头上的汗珠不断滑落,不只是因为炎热——刚才在市场里,她听到几个摊主在议论最近粮食批发价突然上涨的事。
"东北那边已经买不到散装大米了。"卖杂粮的大婶说,"说是港口出了什么问题。"
序宁握方向盘的手紧了紧。这和前世一样,危机总是先从供应链开始,然后才是超市货架见底。她得加快速度了。
兽医诊所的年轻医生推了推眼镜:"你要这么多抗生素?"
"我准备开个养殖场。"序宁面不改色,"动物用药,人的用药,都要备一些。"
医生将信将疑,但现金交易的魅力最终战胜了他的职业操守。序宁带着两大箱药品离开时,心跳如鼓。这些在前世最后几天比黄金还珍贵——伤口感染就能要人命。
下一站是五金店。斧头、锯子、钉子、铁丝网...她像个准备上战场的士兵一样扫荡货架。当看到货架上有净水器时,她毫不犹豫地拿了最贵的两款。
"最近好多人都买这个。"收银员随口说道,"说是要野营。"
序宁猛地抬头:"很多人?"
"对啊,这周都卖了七八台了。比往年这时候多多了。"
序宁的背脊一阵发凉。这不正常。难道有人和她一样预知危机?还是说...危机已经开始了?
她匆匆付完钱,决定改变计划。原本打算最后去超市采购新鲜食物,现在看来必须立刻行动。
林城最大的超市里,序宁推着两辆购物车穿梭在货架间。冷冻肉、蔬菜水果、食用油、调味料...她像个精明的掠夺者,专挑保质期长的拿。当购物车堆成小山时,她注意到周围有几个主妇也在大量采购。
"面粉怎么限购了?"前面一个穿花裙子的阿姨抱怨道。
收银员抱歉地笑笑:"不好意思,今天刚接到的通知。每人最多买两袋。"
序宁的胃部一阵紧缩。信号越来越明显了。
她排队结账时,手机突然震动。是一条推送新闻:《国际粮价暴涨,多国宣布粮食出口限制》。
"开始了..."序宁喃喃自语。比前世提前了十二小时。
装车时,她注意到停车场有辆灰色面包车一直没熄火。车里似乎有人正盯着她这边。序宁强装镇定,迅速把购物车推进去,锁好车门。直到开出很远,那种被监视的感觉才消失。
"也许是我太紧张了。"她安慰自己,但右手还是不自觉地摸了摸包里的防狼喷雾。
回到别墅已是下午四点。安装工人刚完成太阳能系统的调试,正收拾工具准备离开。
序宁多付了500元小费,嘱咐他们别对外说她的安装情况。工人们离开后,她立刻开始卸货。
活禽暂时安置在后院临时搭建的棚子里,小山羊拴在树下。冷冻食品塞满了新买的大冰柜,其他物资分类存放在地下室。
当她第三次往返于车库和地下室时,对门别墅走出来一位银发老太太。
"新邻居?"老太太挎着菜篮子,笑眯眯地问,"需要帮忙吗?"
序宁条件反射地摇头:"不用了,谢谢。"
"我是陈玉芳,退休教师。"老太太不以为忤,"你一个人搬这么多东西太辛苦了。"
"我自己可以..."序宁话说到一半,突然意识到什么,改口道,"您教什么的?"
"生物。也带过几年校医室。"陈阿姨眼睛眯成一条缝,"看你买了山羊?我以前在乡下养过。"
序宁的心跳漏了一拍。兽医知识正是她最缺乏的!末世中最难补充的就是专业技能。她犹豫片刻,决定冒个险。
"陈阿姨,其实我正准备搞个小农场。您要是有空,能指点我怎么照顾这些动物吗?"
老太太高兴地答应了,还邀请序宁有空去喝茶。序宁表面应着,心里却在盘算:这位退休教师可能比任何物资都宝贵。
夜幕降临,序宁坐在客厅地板上清点物资。手机不断跳出各种新闻推送,一条比一条惊悚:《多个城市出现抢购潮》《国家粮食储备局发布公告》《专家呼吁民众保持冷静》...
她关掉新闻,打开监控系统。今天安装的八个摄像头覆盖了别墅每个角落。就在她检查画面时,前院摄像头突然闪过一个黑影。
序宁浑身绷紧,放大画面——是一只野猫。
"神经质。"她自嘲地笑了笑,起身去厨房泡面。刚烧上水,手机警报声骤然响起。
有人触发了后院的红外线报警器。
序宁抄起工兵铲冲向监控屏。画面里,两个蒙面人正在翻后院围墙,其中一个已经跳进她的鸡棚!
她的血液瞬间凝固。末世还没正式开始,掠夺者就已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