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昭瑰公主的婚事尚未尘埃落定,前朝一纸急报却掀起了风浪:准格尔的老可汗撒手人寰。这一变故,让公主的未来夫婿从那位垂暮之年的老可汗,变成了新继位的摩格。消息传来,余莺儿心中也为昭瑰松了一口气——这怎么说都是件好事。
公主所内,昭瑰公主闻讯后泪如雨下,仿佛积压已久的阴霾在此刻散去。在得知要和亲这一个月里,她如同行尸走肉般活着,对即将远嫁的命运毫无期待。众所周知,老可汗大限将至,这预示着她可能随时沦为新可汗的偏房。身为尊贵的公主,再嫁他人,甚至屈居妾室,这样的未来对她而言,无异于噩梦。
如今,终于不必委身于那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对未来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昭瑰公主当即决定亲自登门拜谢娴妃。
此前,她已因娴妃为她在皇上面前周旋而感激万分,特意造访过一次。这一次,更是怀着满心的谢意前往永寿宫。
“公主快快请进,本宫今日也刚听到消息,真是恭喜公主了。”余莺儿见昭瑰公主到访,连忙迎上前去,脸上带着由衷的笑容。
昭瑰公主眼眶泛红,显然刚刚哭过,但脸上的喜意却藏不住。
她躬身行礼,向余莺儿道谢,“多谢娘娘为我开脱。”她说得真诚,语气中透着几分释然。她比谁都清楚,若非娴妃在皇上面前据理力争,她可能早已被迫远嫁,以蒙古那边的习俗,如今她的境况只会更加复杂艰难。
余莺儿笑着摆摆手,她是真心为昭瑰公主开心,“本宫也是想到了暄和,稍微提了几句,皇上就答应了,还是公主运气好。”
昭瑰公主静静看着娴妃的表情,发现她的眼中没有一丝虚伪或算计,完全是一片坦然。这让昭瑰心底升起一股暖流,对她的好感更甚。心里也清楚,皇兄只将她视为一枚棋子,从未在乎过她的死活,而眼前这位娴妃,却在不经意间给了她一条生路。她再次郑重道谢,“还是多谢娘娘。”
余莺儿留意到昭瑰此刻的模样与上次送礼时截然不同,脸上的忧愁已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看着眼前这个女子的变化,余莺儿心里也涌上一阵成就感——这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满足与成就感感,远胜过平日里收下赏赐和赚钱时的喜悦。
又想到蒙古的艰难,余莺儿试探开口,“公主此番远嫁,还需多做准备才是。不妨多向皇上请求派遣些有能力的人随行,相信皇上也会答应的。”
昭瑰公主闻言,双眸一亮,明白这是为自己铺路的好建议,立刻点头称谢,“多谢娘娘提点。”
随后的交谈中,两人从家常琐事聊到宫廷秘闻,越说越投机。直到夕阳西沉,昭瑰公主才起身告辞。
临别之际,她悄悄将一个小盒子交给余莺儿,里面除了送给两个孩子的平安福,还附着一张纸条,记录了她生母及外家多年积累的势力名单,涵盖宫内宫外,足可见其心意之深。
昭瑰公主和亲之后,意外地与新可汗相处得十分融洽。后来也是由她的儿子继承了可汗之位。
在雍正在位的十几年里,准格尔从未侵犯过大清。等到弘昭继位后,更是不敢轻易挑衅。这段和亲不仅稳固了两国的关系,也为大清赢得了宝贵的和平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