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晥月盘腿坐在瑜伽垫上,给弟弟递去块毛巾:“试试用方言喊口号——‘一二一’用外婆的吴语讲,像不像‘鸭儿鸭’?”她故意把“拉伸”念成老家的俚语,尾音翘得像炒年糕的铲子,逗得张宇航膝盖还没压下去,先笑出了眼泪。
李修缘靠在门框上,用粤语喊“抬腿”时,尾音拐了三道弯,活像在唱粤剧:“呢条腿唔系你嘅,系叉烧来嘅!(这条腿不是你的,是叉烧来的!)”张宇航被逗得差点劈叉,却发现用方言骂哥哥“神经病”时,胸腔里的闷气竟跟着乡音一起泄了出来。
方言训练从早餐开始。秋晥月把粥碗敲得叮当响:“今朝要练苏北话,‘趁热吃’讲作‘乘热切’,跟我念——”张宇航含着包子含糊开口,忽然发现用奶奶的山东话喊“疼”时,“娘哎”三个字自带颤音,比普通话更能让哥哥手劲放轻。
体能训练变成了各地民俗运动大杂烩。李修缘戴着陕北羊肚手巾,用秦腔喊“冲刺”,吓得小区流浪猫窜上树;秋晥月举着油纸伞跳着客家舞,用福建话数拍子,节拍器都跟不上她忽快忽慢的调调。张宇航踩着东北大秧歌的步点压腿,竟发现动作比平时灵活了三分。
最妙的是“方言骂战”环节。当李修缘用四川话喊出“龟儿子,再偷懒老子锤你!”时,张宇航立刻用湖南话回敬:“你算哪根葱啰!”两人操着八省口音互怼,秋晥月在旁边笑到打跌,顺手用河南话喊:“恁俩别搁这儿乱唠嗑,赶紧拉筋!”
某个暴雨夜,张宇航疼得龇牙咧嘴,忽然用老家土话哼起童谣。秋晥月愣了愣,跟着用母亲生前常唱的调子和了起来,李修缘则用父亲那辈的军歌打拍子。雨声、乡音、跑调的旋律混在一起,竟像碗乱炖的热汤,暖得人眼眶发酸。
“知道不?”李修缘擦着汗递来电解质水,瓶身上贴着用各地方言写的“加油”贴纸,“外婆说,你用方言骂我时,语气像极了她年轻时跟爷爷吵架。”张宇航望着窗外的闪电,忽然发现每个方言词汇都是把钥匙,能打开记忆里不同的房间。
秋晥月把热敷包塞进弟弟怀里,用云南话念起游戏里的任务提示:“前方发现‘酸腿怪’,请使用‘方言攻击’技能!”少年被逗得笑出眼泪,忽然感觉拉伸带来的酸痛,竟变成了某种奇特的韵律,跟着心跳一起起伏。
远处传来陈玄礼的咳嗽声——他正躲在楼梯间偷偷听,手里的保温杯上印着“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杯底却贴着张褪色的方言学习贴纸,上面写着“儿子加油”的家乡话拼音。
当方言成为训练场上的密码,
那些被普通话磨平的棱角,
忽然变成了联结彼此的星星,
在夜空中闪着温暖的、独一无二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