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临安城的春日,宛如一幅细腻柔美的工笔画,处处晕染着盎然生机。祝青辞,礼部侍郎家的二公子,在这明媚春光中,随着熙攘人流踏入“醉墨轩”。今日,这里即将举行一场备受瞩目的春日诗会,对祝青辞这样钟情诗词的文人而言,无疑是一场盛会。
祝青辞刚至门口,便听到身旁有人低声交谈。“听闻此次诗会,各路才子皆来一展身手,定是精彩非凡。”一个声音尖细的书生说道。“那是自然,不过依我看,能在才情上与祝家二公子比肩的,恐怕不多。听说他诗词造诣极高,出口成章。”另一人附和道。祝青辞微微一怔,心中泛起一丝惊讶与不安。自己不过是喜好诗词,闲暇时与友人吟诗作对,从未想过在旁人眼中竟有如此高的评价。他深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般赞誉,怕是会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关注和压力。想到此处,他收敛思绪,稳步迈进醉墨轩。
轩内热闹非凡,人影绰绰,祝青辞一眼便瞧见了好友林羽。林羽身形壮硕,在人群中格外显眼,他兴奋地挥舞着手臂,大声呼喊:“青辞,这边!”祝青辞赶忙快步上前。林羽一把搂住祝青辞的肩膀,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兴奋:“青辞,你瞧瞧今儿这阵仗,多热闹!我可跟人打了赌,说你今日定会在诗会中拔得头筹。”
祝青辞无奈地笑了笑,轻轻摇头,嗔怪道:“林兄,切莫如此。在座诸位皆是饱学之士,我不过是前来参与,向大家学习讨教而已,万不可如此高调。”心中却暗暗发愁,林兄此举,虽出于对自己的信任,却只怕会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这场诗会,本只想安静切磋,这下却不知要生出多少事端。
正说着,一位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者登上高台。老者目光炯炯,声音洪亮地说道:“诸位,今日诗会以春日为题,诸位可赋诗填词,亦可挥毫作文,畅抒心中对春日的感怀,且看各位大展才情!”
众人听闻,纷纷应和。祝青辞在林羽的拉扯下,寻了一处空位坐下。他抬眼环顾四周,只见众人或是低头沉思,或是与旁人轻声交流,都在为即将开始的创作做准备。窗外的春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室内,为这略显紧张的氛围增添了几分柔和。祝青辞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既来之则安之,莫要被外界干扰,只需专注于诗词创作。他闭上双眼,脑海中已然浮现出城外春日的旖旎风光:青山含翠,绿水潺潺,繁花似锦,蝶舞翩跹。只待灵感汇聚,便可落笔成章。
祝青辞沉浸在思绪中,正准备提笔,却见对面一个身着淡紫色长袍的公子,率先起身,手持诗稿,神色自信。
“既如此,在下便抛砖引玉了。”那公子声音清脆,带着几分傲然。
祝青辞不禁抬眸望去,只见此人面容白皙,眉眼细长,透着一股清冷之气。周围人纷纷围拢过去,祝青辞心中好奇,也起身凑近。
淡紫袍公子缓缓念道:“春日暖云轻,花繁鸟自鸣。柳丝垂绿水,诗意满春城。”
众人先是一愣,旋即纷纷叫好。“妙啊,短短二十字,便将春日之景描绘得栩栩如生。”有人赞叹。
祝青辞心中也暗自点头,这首诗虽在意境上稍显平常,但用词简洁,韵律和谐,确有几分功底。然而,就在众人称赞之时,一个略带稚嫩的声音响起:“这首诗看似描绘春日,实则意象堆砌,毫无新意,不过泛泛之作罢了。”
众人循声望去,竟是一个年纪尚轻的书童模样的少年。他身着素色衣衫,身形单薄,站在人群中却毫不怯场。
淡紫袍公子脸色一沉,不悦道:“你这小童,懂什么诗词,在此胡言乱语!”
少年却不慌不忙,拱手道:“公子莫恼,在下虽年幼,却也略懂诗词。公子这首诗,虽用词精巧,但未能深入春日之神韵,只是流于表面写景。若论佳作,还远远不够。”
祝青辞心中一动,不禁对这少年多了几分留意。他看得出,少年所言并非无理取闹,而是确有见解。只是在这诗会之上,如此直言,怕是会得罪人。
淡紫袍公子正要发作,这时,主持诗会的老者笑着开口:“小童之言,虽有些冒昧,但也不失为一家之见。诗词之道,本就是百家争鸣,相互切磋。不知小童可有佳作,让老夫与众位才子一饱眼福
少年也不推辞,从怀中掏出一张纸,念道:“春入千家门,风柔草色新。燕归寻旧垒,啼唤故园人。”
此诗一出,众人皆静。祝青辞细细品味,这首诗以小见大,从春日寻常之景,引出故园之思,情感真挚,立意深刻,确是难得的佳作。他心中对这少年的才情更是赞赏有加。
但与此同时,他也隐隐担忧,少年如此锋芒毕露,在这临安城的文人圈子里,难免会招人嫉恨。这诗会,看似只是文人雅集,却也暗藏着复杂的人际纠葛与微妙的竞争关系。
淡紫袍公子冷哼一声,道:“哼,不过是一时运气,想出几句酸诗罢了,不见得真有什么大才。”
祝青辞见状,担心场面僵持,赶忙上前打圆场:“二位皆有高才,诗词本就各有千秋。春日之景,千人千面,能在诗会中听到不同佳作,实乃我等之幸。”
少年看向祝青辞,眼中闪过一丝感激,拱手道:“多谢这位公子解围。在下不过是心直口快,若有得罪之处,还望海涵。”
祝青辞微笑着回礼,心中却思索起来,这少年来历不明,却有如此才情,不知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而今日诗会,恐怕也不会就此平静下去。 随着众人陆续展示诗作,祝青辞越发觉得,这场诗会仿佛是一个小小的江湖,表面上风雅和谐,实则暗流涌动。
轮到祝青辞时,他深吸一口气,将心中对春日的感悟与这诗会中的微妙氛围,一并融入诗句之中:“春辉洒陌阡,花影舞阶前。风语催新绿,幽思入素弦。”
诗罢,众人先是一阵沉默,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祝公子此诗,既有春日之景,又含悠悠情思,实乃上品!”“是啊,祝公子才情,令人钦佩!”
祝青辞谦逊地笑着,心中却明白,在这诗会中崭露头角,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但他生性不愿退缩,既已身处其中,便只能坦然面对。
而此时,诗会的角落里,沈逸静静地注视着祝青辞。沈逸长相平凡,穿着一件朴素的青衫,站在人群中并不起眼。他目光平和,带着欣赏,就如同在场其他倾慕祝青辞才情的文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