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冰冷的逻辑,所有精确的计算,在她脑海中瞬间崩塌,化作无用的数据尘埃。
计划,永远追不上变量。
尤其,是这种带着非理性色彩,名为“希望”的变量。
她从战术腰包里,摸出了自己的通讯器。
动作轻微到仿佛只是拂去一片落雪,指尖与冰冷的金属外壳接触,没有发出一丝一毫多余的声响。
她没有立刻回应。
指尖,隔着一层薄薄的战术手套,触碰着那台微型通讯器的冰冷外壳,那温度仿佛能直接渗透骨髓。
她的动作没有丝毫迟疑,在那个比指甲盖还小的幽蓝色操作界面上,以一种非人的速度与精度,进行着一连串肉眼无法捕捉的参数重构。
她并非在用耳朵去“听”。
而是在用她那庞大如星海的精神力,将严浩翔那道声音,直接从电磁波的形态,拖拽进自己的精神领域,进行一场最底层的、像素级的暴力解析。
在她的精神视界中,那道声音不再是声音,而是一幅庞大、动态、不断流变的立体数据洪流。
无数驳杂的、因情绪剧烈波动而产生的音频毛刺,像狂乱的荆棘丛,被她以超越超级计算机的算力,一根根精准地剥离、剔除、湮灭。
她要的,是荆棘丛之下,那片最原始、最纯粹的土壤。
是那道声音的背景音里,被极限低温所固化的,独一无二的环境“指纹”。
庇护所特殊合金墙体,因内部地热与外部酷寒的温差应力,而产生的,低于20赫兹的次声波嗡鸣。
封闭空间内,气流因特定通风管道设计,而形成的固定循环风速与涡流模型。
空气中,水分子因极度低温而凝结成的、密度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的冰晶悬浮物参数。
这些数据,如同宇宙中每一颗恒星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光谱,是这片空间最本质的签名,无法被任何陷阱伪造,无法被任何幻术模拟。
三秒。
对外界而言,是死寂的三秒。
对林念姬的精神世界而言,是完成了一场天文数字级别运算的三秒。
一个清晰无比的三维坐标,在她的脑海中,由无数环境参数交叉验证后,轰然锁定。
她的手指,终于在那枚小小的通话键上,轻轻一按。
那动作,带着一种终结一切猜疑与计算的、无情的确定性。
林念姬“收到。”
她的声音,通过经过她亲手重构的加密频道,如同一道精准的激光束,瞬间抵达岔路口那台通讯器。
那声音,被过滤掉了所有可能泄露情绪的波形,干净、平滑,
像一块刚刚从液氮中取出的手术刀片,不带一丝人类的温度,却蕴含着足以瞬间冻结所有混乱与狂躁的绝对秩序。
林念姬“背景音已完成反向声纹定位,”
林念姬“坐标锁定,误差范围,正负五米之内。”
林念姬“我已知晓你们的位置。”
林念姬“我现在折返。”
林念姬“等待后续指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