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很快回复:"不客气,希望对你的视力恢复有帮助。"
我盯着这条消息看了很久,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该说什么好。最终只回了个"晚安"。
第二天一早,我就收到了周沫的消息:"早上好,记得早起做眼部按摩。"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每日的短信问候。她会在早上提醒我做眼保健操,晚上询问我的用眼情况。而我也逐渐习惯了这种交流,甚至开始期待她的消息。
很快就到了复查的日子。这次我主动约了最后一个号,想着检查后可以和她多聊两句。
当我走进诊室时,她似乎刚处理一天的工作,正在整理桌面。
"你来了。"她抬头看我,语气中带着一丝我从未听过的柔和。
检查结果比预期的要好,我的视力已经恢复到了较稳定的水平,调节痉挛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很好,按这个速度恢复,很快就能回到正常状态。"她在病例上做着记录,"不过还需要再复查一次,确保稳定。"
"下次什么时候来?"我问道,心里期待着能再见到她。
"下周四吧,还是这个时间。"她合上病例本,迟疑了一下,"今天晚上有空吗?"
我愣了一下,"有啊,怎么了?"
"我在做一个眼科健康研究项目,需要一些受试者,想邀请你参加。"她解释道,"今晚有个小型座谈会,如果你有兴趣的话。"
"当然有兴趣!"我几乎是脱口而出。
"那七点在医院东区的健康教育中心见。"
晚上六点半,我提前来到了健康教育中心。出乎意料的是,整个中心空荡荡的,只有周沫一个人在会议室里整理材料。
"其他人呢?"我环顾四周问道。
"他们临时有事,取消了。"她头也不抬地继续整理文件,"不过既然你来了,我们可以一对一聊聊。"
我感觉有些奇怪,但也没多想,坐在了她对面的椅子上。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我们讨论了各种眼科健康话题,从用眼习惯到饮食调理,再到环境因素。整个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周沫在工作之外其实是个很健谈的人,她讲话时会不自觉地用手势辅助表达,眼睛会因为兴奋而微微发亮。
"时间不早了,"她看了看表,"要不要一起去吃个宵夜?"
我欣然同意,我们来到了医院附近的一家小馆子。
点菜后,我忍不住问道:"你经常这样和病人一起吃饭吗?"
她笑了笑,"不,你是第一个。"
这句话让我心跳漏了一拍。
"为什么是我?"
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会在你公司楼里出现?为什么会主动提出教你护眼方法?为什么会来看你的工位环境?"
我一时语塞,确实从未深思过这些问题,只是单纯地享受着她的关心。
"其实,"她轻轻叹了口气,"从你第一次来看诊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了你。"
"注意到我什么?"我好奇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