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雨总是来得毫无预兆。前一秒还是明媚的春日阳光,转眼间豆大的雨滴就砸在了图书馆的玻璃穹顶上。我抬头看了一眼,继续低头整理采访笔记。来到LSE已经两个月,我逐渐适应了这里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
手机震动了一下,屏幕亮起——宋亚轩发来的消息:「刚结束新加坡演唱会,好累...你那边几点?」
我看了看表,回复道:「下午4点。你该休息了。」
「想视频,看看你。」
我犹豫了一下。半小时后我有个小组讨论,现在应该继续准备材料。但宋亚轩的亚洲巡演让他几乎抽不出时间联系,我们已经一周没能好好通话了。
「只能十分钟。」我回复道,然后找了个安静的角落拨通视频。
宋亚轩的脸出现在屏幕上,背景是酒店房间。他穿着演出后的黑色背心,头发还带着舞台造型的痕迹,脸上妆没卸干净,眼下有明显的疲惫。
"嘿,"他微笑着,声音沙哑,"你今天看起来很美。"
"你看起来很累。"我忍不住皱眉,"嗓子怎么了?"
"昨晚安可唱太嗨了。"他清了清喉咙,"不过值了,新加坡场票全卖光了。"
"恭喜。"我真心实意地说,却无法忽视心中那一丝异样——我们之间什么时候开始需要为这种日常小事道贺了?好像两个礼貌的熟人,而不是恋人。
"对了,"宋亚轩突然想起什么,"下个月我可能能挤出三天飞伦敦,刚好是你生日那周..."
"亚轩,"我打断他,"下个月我要去卡塔尔。"
"什么?为什么?"
"BBC的战地记者培训项目。"我解释道,"为期三个月,从下个月开始。是柯子墨推荐的,竞争很激烈,但我被选上了。"
屏幕那端的宋亚轩明显愣住了。他的表情从惊讶到困惑,最后变成一种我读不懂的复杂。
"卡塔尔...现在?"他的声音绷紧了,"那里局势不稳定,而且...三个月?"
"这是难得的机会。"我下意识地为自己辩护,"学成后可以直接进入BBC国际新闻部..."
"柯子墨推荐的?"他突然问,眼神锐利起来。
"是的,但我是凭实力——"
"简安,"他打断我,"我们上次视频是什么时候?两周前?这么重要的决定,你都没跟我商量?"
我张了张嘴,却无言以对。他说得对,我确实没有事先告诉他,甚至刻意回避了这个话题。为什么?是因为预见到他会反对?还是我内心深处已经做了选择?
"我本来打算今天告诉你的。"我最终说,声音比预想的要小。
宋亚轩深吸一口气,似乎在努力控制情绪:"简安,我不是要干涉你的决定。但卡塔尔...你知道那里多危险吗?如果出了什么事..."
"我是去培训,不是上前线。"我试图缓和气氛,"而且有BBC的专业团队..."
"你确定这只是职业考量吗?"他突然问,"还是...你在逃避什么?"
这个问题像一把小刀,精准地刺中了我自己都没意识到的隐秘角落。我握紧手机,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胸口翻腾。
"什么意思?"
"我们订婚三个月了,简安。"他的声音低沉,"但你一直在往更远的地方跑——伦敦,现在又是中东。有时候我在想,你是不是..."
他的话没说完,因为我的手机突然弹出电量不足的警告。
"我该挂了,"我如释重负地说,"手机快没电了,而且马上要上课。"
"简安..."
"我们改天再谈,好吗?你好好休息。"我没给他反驳的机会,匆匆挂断了视频。
小组讨论进行得很顺利,但我心不在焉,几次被教授点名回答问题都反应迟钝。结束后,我独自走在回公寓的路上,脑海中回放着宋亚轩的问题:"你在逃避什么?"
雨后的伦敦空气清新,街道上行人匆匆。我拐进常去的那家咖啡馆,点了一杯热茶,拿出笔记本电脑准备完成论文。刚打开文档,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这么用功?"
我回头,看到柯子墨站在身后,手里拿着一杯咖啡。他穿着深蓝色高领毛衣和灰色大衣,眼镜后的眼睛带着温和的笑意。
"柯老师。"我勉强笑了笑,"你也来这儿工作?"
"刚开完编辑会议。"他在我对面坐下,"战地培训的事考虑得怎么样了?截止日期快到了。"
"我..."我犹豫了一下,"还在考虑。"
柯子墨敏锐地察觉到我的异常:"出什么事了?"
也许是太需要倾诉,也许只是疲惫,我竟然把和宋亚轩的争执告诉了他。柯子墨安静地听完,没有立即给出意见。
"你知道我为什么推荐你吗?"他最终说,手指轻轻敲击咖啡杯,"不是因为我们是朋友,而是因为你身上有种特质——对真相的执着,对故事的敏感。这是天生的记者素质。"
"谢谢,但..."
"但爱情也很重要,我明白。"他推了推眼镜,"只是提醒你,职业机会稍纵即逝,尤其是这种顶级培训。回来后,你的简历会直接进入BBC国际部的优先名单。"
我搅动着茶杯,思绪纷乱。柯子墨说得对,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宋亚轩的担忧也不无道理——中东局势不稳,三个月时间不短,而且...
"他对你很重要,对吗?"柯子墨突然问。
"什么?"
"宋亚轩。"他直视我的眼睛,"你愿意为他放弃多少?"
这个直白的问题让我措手不及。我和宋亚轩经历了那么多风雨才走到一起,我当然愿意为他做出牺牲。但...放弃BBC培训?放弃可能改变职业生涯的机会?
"我不知道。"我最终诚实地说。
柯子墨点点头,似乎理解我的矛盾:"简安,无论你做什么选择,都应该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或反对别人。"他站起身,"好好考虑吧,截止日期是周五。"
他离开后 伦敦的雨总是来得毫无预兆。前一秒还是明媚的春日阳光,转眼间豆大的雨滴就砸在了图书馆的玻璃穹顶上。我抬头看了一眼,继续低头整理采访笔记。来到LSE已经两个月,我逐渐适应了这里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
手机震动了一下,屏幕亮起——宋亚轩发来的消息:「刚结束新加坡演唱会,好累...你那边几点?」
我看了看表,回复道:「下午4点。你该休息了。」
「想视频,看看你。」
我犹豫了一下。半小时后我有个小组讨论,现在应该继续准备材料。但宋亚轩的亚洲巡演让他几乎抽不出时间联系,我们已经一周没能好好通话了。
「只能十分钟。」我回复道,然后找了个安静的角落拨通视频。
宋亚轩的脸出现在屏幕上,背景是酒店房间。他穿着演出后的黑色背心,头发还带着舞台造型的痕迹,脸上妆没卸干净,眼下有明显的疲惫。
"嘿,"他微笑着,声音沙哑,"你今天看起来很美。"
"你看起来很累。"我忍不住皱眉,"嗓子怎么了?"
"昨晚安可唱太嗨了。"他清了清喉咙,"不过值了,新加坡场票全卖光了。"
"恭喜。"我真心实意地说,却无法忽视心中那一丝异样——我们之间什么时候开始需要为这种日常小事道贺了?好像两个礼貌的熟人,而不是恋人。
"对了,"宋亚轩突然想起什么,"下个月我可能能挤出三天飞伦敦,刚好是你生日那周..."
"亚轩,"我打断他,"下个月我要去卡塔尔。"
"什么?为什么?"
"BBC的战地记者培训项目。"我解释道,"为期三个月,从下个月开始。是柯子墨推荐的,竞争很激烈,但我被选上了。"
屏幕那端的宋亚轩明显愣住了。他的表情从惊讶到困惑,最后变成一种我读不懂的复杂。
"卡塔尔...现在?"他的声音绷紧了,"那里局势不稳定,而且...三个月?"
"这是难得的机会。"我下意识地为自己辩护,"学成后可以直接进入BBC国际新闻部..."
"柯子墨推荐的?"他突然问,眼神锐利起来。
"是的,但我是凭实力——"
"简安,"他打断我,"我们上次视频是什么时候?两周前?这么重要的决定,你都没跟我商量?"
我张了张嘴,却无言以对。他说得对,我确实没有事先告诉他,甚至刻意回避了这个话题。为什么?是因为预见到他会反对?还是我内心深处已经做了选择?
"我本来打算今天告诉你的。"我最终说,声音比预想的要小。
宋亚轩深吸一口气,似乎在努力控制情绪:"简安,我不是要干涉你的决定。但卡塔尔...你知道那里多危险吗?如果出了什么事..."
"我是去培训,不是上前线。"我试图缓和气氛,"而且有BBC的专业团队..."
"你确定这只是职业考量吗?"他突然问,"还是...你在逃避什么?"
这个问题像一把小刀,精准地刺中了我自己都没意识到的隐秘角落。我握紧手机,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胸口翻腾。
"什么意思?"
"我们订婚三个月了,简安。"他的声音低沉,"但你一直在往更远的地方跑——伦敦,现在又是中东。有时候我在想,你是不是..."
他的话没说完,因为我的手机突然弹出电量不足的警告。
"我该挂了,"我如释重负地说,"手机快没电了,而且马上要上课。"
"简安..."
"我们改天再谈,好吗?你好好休息。"我没给他反驳的机会,匆匆挂断了视频。
小组讨论进行得很顺利,但我心不在焉,几次被教授点名回答问题都反应迟钝。结束后,我独自走在回公寓的路上,脑海中回放着宋亚轩的问题:"你在逃避什么?"
雨后的伦敦空气清新,街道上行人匆匆。我拐进常去的那家咖啡馆,点了一杯热茶,拿出笔记本电脑准备完成论文。刚打开文档,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这么用功?"
我回头,看到柯子墨站在身后,手里拿着一杯咖啡。他穿着深蓝色高领毛衣和灰色大衣,眼镜后的眼睛带着温和的笑意。
"柯老师。"我勉强笑了笑,"你也来这儿工作?"
"刚开完编辑会议。"他在我对面坐下,"战地培训的事考虑得怎么样了?截止日期快到了。"
"我..."我犹豫了一下,"还在考虑。"
柯子墨敏锐地察觉到我的异常:"出什么事了?"
也许是太需要倾诉,也许只是疲惫,我竟然把和宋亚轩的争执告诉了他。柯子墨安静地听完,没有立即给出意见。
"你知道我为什么推荐你吗?"他最终说,手指轻轻敲击咖啡杯,"不是因为我们是朋友,而是因为你身上有种特质——对真相的执着,对故事的敏感。这是天生的记者素质。"
"谢谢,但..."
"但爱情也很重要,我明白。"他推了推眼镜,"只是提醒你,职业机会稍纵即逝,尤其是这种顶级培训。回来后,你的简历会直接进入BBC国际部的优先名单。"
我搅动着茶杯,思绪纷乱。柯子墨说得对,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宋亚轩的担忧也不无道理——中东局势不稳,三个月时间不短,而且...
"他对你很重要,对吗?"柯子墨突然问。
"什么?"
"宋亚轩。"他直视我的眼睛,"你愿意为他放弃多少?"
这个直白的问题让我措手不及。我和宋亚轩经历了那么多风雨才走到一起,我当然愿意为他做出牺牲。但...放弃BBC培训?放弃可能改变职业生涯的机会?
"我不知道。"我最终诚实地说。
柯子墨点点头,似乎理解我的矛盾:"简安,无论你做什么选择,都应该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或反对别人。"他站起身,"好好考虑吧,截止日期是周五。"
他离开后,我盯着电脑屏幕发呆。文档上的字句模糊成一片,取而代之的是宋亚轩疲惫的脸,是他问我"你在逃避什么"时眼中的受伤。
回到公寓,我决定给宋亚轩发条消息,为之前的仓促挂断道歉。刚拿起手机,一条推送通知跳了出来——某娱乐号发布的照片:宋亚轩和梁若曦在某高档餐厅角落相对而坐,两人似乎在认真交谈。标题赫然写着:《冰释前嫌?宋亚轩与梁氏千金密会引猜测》。
我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方,一时不知该不该点开。理智告诉我这可能是旧照或者是工作会面,但胸口那股莫名的刺痛却挥之不去。
最终我还是点开了。照片确实是新的,宋亚轩穿着前天视频时那件黑色衬衫。文章内容含糊其辞,只说"知情人士透露两人会面友好,疑似商业合作"。
我盯着照片中宋亚轩的侧脸,试图读懂他的表情。为什么他没告诉我这次会面?是忘了?还是刻意隐瞒?
手机突然震动,是宋亚轩的来电。我深吸一口气,接通了电话。
"简安,"他的声音听起来比视频时更疲惫,"刚才的事...我很抱歉。我不该那样质问你。"
"我看到照片了。"我直接说,声音出奇地平静,"你和梁若曦。"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公司安排的商业会谈。"他最终说,"梁氏想投资我的个人工作室,王总逼我出席。我本来打算晚点告诉你的..."
"又是公司逼的?"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带着一丝嘲讽,"就像上次一样?"
"简安,"他的声音突然冷了下来,"你是在暗示什么吗?"
"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你总是事后解释,而不是事先告知。"
"就像你事先告知我卡塔尔的事一样?"他反击道。
电话两端同时陷入沉默。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尖锐地争吵,字字戳心。
"我们需要谈谈,"最终宋亚轩打破沉默,"真正地谈。我下周有两天假期,可以飞伦敦。"
"我要准备期中考试,"我机械地回答,"而且...也许我们需要各自冷静一下。"
"冷静?"他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简安,我们订婚了。遇到问题应该一起解决,而不是'冷静'。"
"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诚实。"我握紧手机,"亚轩,这半年来,我们见面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两周。每次视频你都疲惫不堪,我则忙于学业。我们...还了解彼此吗?"
"所以你现在是在质疑我们的感情?"
"我在质疑我们是否真的准备好了共同生活!"话一出口,我自己都愣住了。这是我一直不敢直面的问题。
电话那头,宋亚轩的呼吸声变得沉重。"如果这是你的真实想法..."他的声音低沉而克制,"也许你是对的,我们需要时间思考。"
挂断电话后,我站在窗前,看着伦敦的夜色。雨水再次打在玻璃上,模糊了窗外的灯火。我的视线落在书桌上的两张照片上——一张是我和宋亚轩在慈善晚宴上的合影,一张是我获得校园新闻奖时柯子墨为我拍的单人照。两张照片里的我都笑着,但笑容却如此不同。
第二天清晨,我被持续的敲门声惊醒。打开门,柯子墨站在走廊,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和两杯咖啡。
"抱歉这么早打扰你。"他递给我一杯咖啡,"但有紧急情况。叙利亚突发地震,BBC要派团队报道,培训部决定提前选拔,需要三名学员随行。我推荐了你。"
我瞬间清醒:"叙利亚?什么时候?"
"今晚出发。"柯子墨严肃地说,"这是实战考核,表现优异者直接获得国际部合同。风险比卡塔尔高,但机会更大。"他顿了顿,"当然,你可以拒绝。"
我接过文件,快速浏览着任务详情。这是一次真正的战地报道,为期两周,地点在叙利亚北部刚经历7.8级地震的灾区。
"我需要考虑一下。"我最终说。
"理解。"柯子墨点头,"但中午前要决定。团队五点飞伊斯坦布尔转机。"
关上门,我立刻给宋亚轩发了消息,告诉他这个突发机会。等了一小时,没有回复——他可能在飞机上,或者排练中。我又给父母发了信息,父亲的回复很快来了:"危险但难得。自己权衡。"
中午时分,我依然没有收到宋亚轩的回复。柯子墨再次敲门,这次他身后站着一位干练的中年女性。
"简安,这位是BBC国际部的玛莎·格林,战地报道组负责人。"
"久仰。"格林女士握手有力,"柯极力推荐你。看过你的校园报道,很有洞察力。但战地不同,没有第二次机会。你确定要接受这个挑战吗?"
我深吸一口气。宋亚轩依然没有回复,而我内心深处,一个声音越来越清晰。
"我确定。"
"好。"格林女士露出满意的笑容,"五点希斯罗机场T3集合。带上护照和基本用品,其他装备我们提供。"
他们离开后,我快速收拾行李,给宋亚轩发了第二条消息:"我决定随BBC团队去叙利亚两周。会尽量保持联系。别担心。"
发送后,我盯着手机屏幕,期待它立刻亮起回复。但直到我坐上前往机场的出租车,手机依然沉默。
值机柜台前,柯子墨匆匆赶来,递给我一个小盒子。
"卫星电话。"他解释道,"灾区通讯可能中断,这个更可靠。我的号码已经存进去了,有紧急情况随时联系。"
"谢谢。"我接过盒子,喉咙突然发紧,"如果...如果有人问起我..."
"我会告知他们你的去向。"他了然地点头,"保重,简安。记住,好记者的第一守则是活着回来。"
飞机起飞时,伦敦正下着小雨。透过舷窗,我看着这座城市渐渐变小,最终被云层吞没。手机依然没有宋亚轩的消息,但奇怪的是,此刻占据我思绪的不是他,而是即将面对的未知挑战。
或许这就是答案——在生死攸关的职业选择面前,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恋人是否支持,而是自己能否胜任。这不是不爱,而是成长。正如父亲所说,爱情应该是生命的锦上添花,而非全部。
飞机爬升到巡航高度,阳光突然穿透云层,耀眼得让人流泪。我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宋亚轩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样子,和他在医院守护我父母时的坚定眼神。八千公里的距离,七个小时的时差,两个不同的世界...我们的爱情能否跨越这些障碍?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但此刻,我选择向前,向着危险与机遇并存的远方,迈出属于自己的步伐。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至少我不会后悔曾经勇敢地追求过两个梦想——职业与爱情,而不是被迫二选一。
空姐开始分发入境表格,我拿出笔,在姓名栏工整地写下:简安。不是"宋亚轩的未婚妻",不是"绯闻女友",只是简安。一个有着自己名字和梦想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