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原创短篇小说 > 从零到offer的逆袭之路
本书标签: 原创短篇  热血  现代     

第3章

从零到offer的逆袭之路

缺乏增长飞轮思维,就像在不断地给一个漏水的桶加水,无论加多少水,都无法把桶装满。

那么,如何在面试中展现出对增长飞轮的深刻理解呢?

首先,当你分析一款产品时,要思考它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以及这个驱动力如何带动其他环节形成正向循环。例如,对于一个内容社区,核心驱动力可能是“优质内容”;优质内容吸引更多用户,更多用户产生更多优质内容,形成循环。

其次,要说明如何通过一系列具体策略去加速这个飞轮的转动。例如,为了增加优质内容的产生,可以优化UGC工具、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社区管理等。

最后,要展现出对飞轮中各个环节相互关联性的理解。任何一个环节的优化都会影响到整个飞轮的转动速度。在面试中,你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从全局视角出发,协同优化各个环节,加速增长飞轮的转动。

记住,增长飞轮是产品持续增长的引擎,也是你在面试中展现系统性思维的关键。

三、要有“用户画像”思维,否则你的产品可能只是空中楼阁

产品是为用户服务的,但很多时候,我们在设计产品或者制定增长策略时,却对用户缺乏深入的了解。我们臆想用户的需求,拍脑袋决定功能,结果做出来的产品无人问津,增长策略也收效甚微。

什么是“用户画像”?它不是简单的人口统计学信息,比如年龄、性别、地域。它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虚拟用户,通过深入研究目标用户的行为、需求、痛点、动机等,构建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个画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用户,从而做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和增长策略。

一个详细的用户画像可能包含:用户的职业、收入、兴趣爱好、生活方式、使用场景、对产品的期望、使用习惯、痛点等等。通过用户画像,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用户的真实世界,像朋友一样理解他们。

很多面试者在谈论用户时,往往只会用一些宽泛的词语,比如“年轻人”、“白领”、“学生”等等。这些标签过于笼统,无法帮助我们真正理解用户的需求。当你问他们:“你觉得你的目标用户最关心什么?他们在什么场景下会使用你的产品?他们使用产品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他们往往答不上来,或者只能给出一些想当然的答案。

我曾经面试过一个候选人,他负责一款面向大学生的学习类App。当我问他:“你对你的目标用户——大学生,有哪些了解?”他回答说:“他们学习压力大,时间不多,希望能够高效学习。”这些都是事实,但过于表面。当我进一步问他:“你有没有和大学生深入交流过?了解他们一天的时间安排吗?他们在宿舍、图书馆、教室分别用App有什么不同的需求?他们最讨厌学习App的什么地方?”他却愣住了,表示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用户调研。他设计的很多功能,比如过于复杂的社交互动,并没有击中大学生最核心的需求——高效获取知识和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上一章 第2章 从零到offer的逆袭之路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