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远风失手了一次。
不是简单的失误,是事业的失手。不是在三十岁时失手的,是在五十岁时失手的。
选择商业领域作为自己终身奋斗方向的裴远风在自己临界没有回旋余地的五十岁时,失手了一次至关重要的商业决策。
人通过不同的领域体现人生价值。有人务农,有人做工,有人经商,有人从戎,有人做学问,有人献身艺术,有人专事服务业,有人迷恋体育,有人投身官场……
在这众多截然不同的领域中,只有商界和科研两个领域最相似:它们的投身者前赴后继而真正能登上财富顶峰或取得诺贝尔奖者可谓凤毛麟角。
商界和科研是人类诸奋斗领域中最容易令参与者抱恨终身两个领域,承受能力不强者当对此二领域敬而远之。
裴远风从上中学起就迷恋学校里的各种商业模拟社团,社团里那几十个诸如营销总监、财务经理之类的“职位”被小小年纪的他掰碎了琢磨和谋取。
其实,用“理想”这个词汇形容少年儿童是个误区。理想只能用来形容某个人,不能用来形容某个年龄层。有的人享年九十八岁时还追逐理想,有的人从进初中起就满心功利。
裴远风在中学社团“商界”里表现出了游刃有余的才能,他觉得干什么也没有赚钱和掌控资本给他带来的快感大。他酷爱少数人坐在一起制定一个商业计划,然后让更多的人为之奔波,最终汇聚成巨大的财富流向他手中。
高中毕业,裴远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金融专业。大学四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一切关于市场、投资、风险控制的知识。他不像其他同学那样热衷于社团活动或校园恋爱,他的眼里只有冰冷的数字和跳动的曲线。他的毕业论文以其对市场趋势的精准预测和独到的分析视角,在业界小有名气,甚至有几家公司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裴远风最终选择了一家大型投资公司,从基层分析师做起。这里的竞争比他想象的还要激烈。同事之间表面和气,背地里却是刀光剑影。每个项目都意味着巨大的利益,也意味着残酷的淘汰。裴远风凭借着超乎常人的勤奋和敏锐的市场嗅觉,很快就在众多新人中脱颖而出。他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他对数据的痴迷程度令人咋舌,常常为了一个项目,连续几天几夜不合眼。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仅仅三年时间,他就从一名普通分析师晋升为项目经理,负责公司的重点投资项目。随之而来的是更高的薪水、更大的权力,以及更频繁的应酬。觥筹交错之间,他学会了言不由衷的客套,学会了虚与委蛇的敷衍。他知道,这些都是通往更高位的必经之路。
他把家庭放在了次要位置。妻子抱怨他总是早出晚归,儿子说他像个陌生人。他听在耳里,却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等他功成名就了,自然会有更多的时间陪伴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