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孤立他。
身为班主任的我对这个局面感到有些不安,但又无法彻底介入。
说实话,我也无法全站在这位转学生的立场上。
不是讨厌,而是一种难以言说的违和感。就像是一个音符落在了不该落的位置,只有细心的人才能察觉到那微妙的不协调。
「妈,我先去学校了。」我对正在厨房的女儿说,「别迟到,今天有晨读。」
听到曼曼轻轻应了一声后,我便匆忙出门。
清晨七点的校道静谧而清凉,几片初秋的落叶随风翻卷。
咦?这是什么?
一张被揉皱的作业纸从楼上飘落,正好落在我的手边,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
「求救」
1.
林默是两周前转来的,一个沉默寡言的男孩,这恐怕是我这个从教二十年的班主任对他产生违和感的第一个原因。
我询问过其他任课老师,除了物理老师钟鸣对林默颇有赞誉外,其他老师都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林默身上有种难以接近的气质,像是筑起一道无形的墙。他总是穿着深色衣服,从不参与集体活动,上课时目光游离,永远望向窗外的某一点。
这种"隔离感"是林默被同学们排斥的主要原因。不仅是学生,连我们老师也不习惯面对这样一个仿佛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学生。
说到学习,林默的成绩普遍平平,唯独物理像是开了窍一般,每次测验都能拿到接近满分的成绩。
听曼曼说,林默上课时看似心不在焉,实际上对老师讲的每一个物理概念都能准确复述,甚至能指出教材中的错误——用她的话说:"那种感觉像是他已经学过好几遍一样。"
我曾经在办公室偶然看到林默的物理作业本,那上面的解题方法常常与教材相去甚远,却总能得出正确答案。钟鸣告诉我,林默用的是大学物理的解题思路,这让我不禁好奇他的背景。
按照学校转学手续上的资料,林默来自北方的一个小城市,父母因工作调动才举家南迁。但每当有人试图了解他的过去,林默总会用简短的词句敷衍过去,眼神飘忽不定。
"林老师,您觉得林默这孩子有什么问题吗?"语文老师周婷在办公室问我。
我沉思片刻:"可能是不适应新环境吧。"
"不只是这样。"周婷压低声音,"我总觉得他像是带着某种秘密。你注意到他的作文了吗?每次都是写到最低字数要求就戛然而止,内容却像是被人硬生生截断的。"
我没有太在意周婷的话,直到那天下午的班会课。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班级凝聚力的问题。"我站在讲台上,目光扫过教室,故意在林默身上停留了几秒,"有什么想法可以自由发言。"
张佳是班上的活跃分子,她立刻举手:"班主任,我觉得班级氛围很重要,但有些人从来不参与集体活动,这样很难形成团结的氛围。"
她的话一出口,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微妙起来。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所有人都知道她在说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