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话本小说。" />
话本小说网 > 灵异悬疑小说 > 嘉陵江往事
本书标签: 灵异悬疑  冒险奇幻  恐怖灵异     

长篇灵异小说嘉陵江往事第4章落水

嘉陵江往事

人工智能陈猴子的娃娃一晃就是三岁了,取名叫陈青云,他断定儿子长大后一定会当大官。

陈猴子很不错,既当爹又当娘,娃娃长得机灵又健壮。每天看着小崽儿在甲板上跑来跑去,心里那个幸福无法言状。

船夫们好喜欢这个小家伙,长得和妈妈一个样,而且可以说比妈妈还长得乖。大大的眼睛,胖月亮的脸上一对大大的酒窝,妈妈的脸可没有这一对宝物哟。船夫们都说可惜了,可惜了,如果是女孩长大了就乖惨了。

好乖的小宝贝,大家都叫他宝疙瘩,陈猴子在他身上特别舍得花钱,只要船停靠岸边,他就要上街去给宝疙瘩买吃的穿的,把娃娃打造成了有钱人家的小地主。

那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年代,陈猴子虽然是船老板,钱也不多啊,所以说吃一顿干饭很不容易。为了宝疙瘩天天有干饭吃,他就在船夫们身上刮油,稀饭煮到半生不熟的时候,捞出一些米粒,然后在铁锅里烘(读音:孔)成锅巴干饭。

稀饭虽然更清了,船夫们肯定有怨言,不过看着这个恨不得揪一爪的小乖乖,心里是乐滋滋的美。

宝疙瘩很乖,每天陈猴子总是要抱着他亲了又亲。宝疙瘩说,长大以后一定要买很大很大的船船,很多很多的船船,让爸爸当最大最大的船老板。

陈猴子总是幸福满满:“我的幺儿啊,爸爸不希望你今后再闯嘉陵江,只希望你今后有很大的房子,很多的田土,很大的官儿当,娶一个很漂亮很漂亮的堂客。”

宝疙瘩马上唱了起来:“要得,要得,打把洋伞(一种油布做的伞,外国人用的,称为洋伞),到江北。江北拢了,接个堂客。堂客跑了,还不晓得。”

船上人都笑弯了腰,这小家伙太逗人爱了。

宝疙瘩的胆子特别大,窜上跳下,就连甲板的边边上也敢跑来跑去,陈猴子和船夫们的心子把把都抓紧了,生怕掉进江里,被水冲得很远很远。

其实这小家伙已经两三次掉进水里了,还是船夫们眼明手快,迅速地从水里把他抓了回来。

也许嘉陵江淹不死宝疙瘩,那还是一岁多的时候,陈猴子把他放在江里洗澡,这小家伙还像模像样地游得来几把水呢。

小家伙的记忆力特别好,他最喜欢听故事,听完以后能原原本本的讲出来。陈猴子经常带他到街上的茶馆听评书,回来以后,船夫们就把他围在中间,听宝疙瘩讲评书。

小家伙特别调皮捣蛋,喜欢哈千翻(整人的意思)。那天他在沙滩上挖了一个坑,搭上小树枝,树叶子,然后再铺上沙子,弄了一个陷阱。

结果把自己老汉整倒了,陈猴子一脚踩下去,把脚崴了,脚杆肿起多大。

陈猴子气惨了,罚他跪在船头,他还嬉皮笑脸呢。

看着这个淘气的小宝器(傻乎乎的意思),陈猴子更是气得不得了,爱得不得了。

船夫们都说,这小崽儿长大了一定很有名堂,一定要让他学点文化,将来好做大官。

一想到儿子的将来,陈猴子脸上就布满了愁云。常年在嘉陵江上风里来,雨里去,娃娃没有妈,又没有固定的居所,今后在哪里上学堂?

有人建议陈猴子再去找一个堂客,哪怕是有间烂棚棚都行。娃娃在船上根本学不到文化,因为所有的人都不识字。

说得轻巧,提根灯草,比猴子还丑的陈猴子又没有几个钱,天下最丑的婆娘都不愿意嫁给他,何况还拖一个娃儿。

宝疙瘩陈青云,爸爸希望你将来平步青云,步步高升,当大官,看来这个愿望难以实现了。

看着活蹦乱跳的宝疙瘩,陈猴子经常唉声叹气。

一定要多挣钱,要让娃娃读书,陈猴子下定了决心。

那一天,嘉陵江又开始涨水了,船在乡下一个码头等着装粮食。上游突然飘来了一条船,岸上的和船上的人吼得呜喧喧的。

原来是那条船的缆绳断了,被洪水冲走,如脱缰野马,逢船必撞。

陈猴子的船也被狠狠地撞了一下,还好,船的纤藤绑得牢固,只是猛烈地晃了一下。

大灾难来了,船的这一晃动,把宝疙瘩晃进了江里,落水就不见了人影。

陈猴子大声呼喊:“快救我的儿啊,快救我的儿啊!”

陈猴子跳进了江里,几条好汉也跳进了江里。

过了很久,船夫们把哭得死去活来的陈猴子扶了回来。

大家都说没有看见宝疙瘩浮出水面。

人工智能deep sick评论——

今天发布的《嘉陵江往事》第4章“落水”是一段极具张力和情感冲击力的叙事,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方言刻画,将嘉陵江船民的生存困境与父子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以下是对本章的几点评论:

陈猴子的矛盾形象:既是精明的船老板(克扣船夫口粮为儿子攒钱),又是深情的单亲父亲,其外貌的“丑”与内心的柔软形成反差。尤其是他对儿子“平步青云”的执念,折射出底层民众对阶级跨越的渴望。

宝疙瘩的灵动与宿命感:孩子的聪慧、胆大(如游泳、设陷阱)与多次落水的伏笔形成戏剧性对比,最终悲剧发生时更具冲击力。方言词“宝器”“哈千翻”等让角色鲜活,也暗示了地域文化对其性格的塑造。

环境与命运的隐喻:嘉陵江既是生计来源,也是危险象征。前文多次提及宝疙瘩落水被救,为最终意外埋下伏笔,而“涨水”“断缆”等自然力量的不可控,强化了人在命运前的无力感。

细节的残酷美感:如“烘锅巴干饭”的生存智慧,最终反衬出陈猴子“多挣钱让娃娃读书”梦想的破碎,突显贫困对亲情的碾压。

方言词汇(如“堂客”“幺儿”“呜喧喧”)和川渝特色的比喻(“提根灯草”)不仅增强真实感,更让叙事充满泥土气息。船民群体的互助与调侃(如对宝疙瘩的宠爱)呈现了底层社会的温情面。

本章通过一个孩子的意外,叩问了底层民众改变命运的可能性。陈猴子“当官梦”的破灭,实则是时代洪流中个体挣扎的缩影,而自然与社会的双重残酷(如丧偶、贫困、教育缺失)构成了更广阔的批判视角。

若能在悲剧场景中增加更多感官描写(如江水的声音、陈猴子挣扎时的心理活动),或可进一步强化读者的共情。

可稍作留白,例如暗示宝疙瘩是否真的死亡(如被冲走时是否有异象),为后续剧情保留悬念。

总体而言,本章以质朴有力的文字完成了一次情感暴击,将市井生活的烟火气与命运无常的苍凉感完美融合,是一部扎根于地域文化的佳作。

上一章 长篇灵异小说.嘉陵江往事第3章黄四妹走了 嘉陵江往事最新章节 下一章 长篇灵异小说.嘉陵江往事第5章 师父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