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风险可控:能否提前预判潜在的风险,并制定应对预案?
5. 创新意识:能否在遵循原则的前提下,有所创新,让活动更有效、更有特色?
缺乏这些思考,你的回答自然就显得苍白无力。
那么,如何才能在计划组织类题目中脱颖而出呢?我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计划组织要素法”,帮助你系统地思考和回答这类题目。
这个方法包含五个核心要素,你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灵活组合和运用这些要素:
第一,“目标与定位”:在回答一道计划组织题时,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你在整个活动中的定位是什么(是牵头人、参与者还是协调者)。不同的目标和定位,会影响你的思考方向和行动方式。
第二,“框架与流程”:在明确目标和定位后,你需要搭建一个活动的总体框架和流程。这个框架不一定要非常详细,但要包含活动的主要环节,比如前期调研、方案制定、资源筹措、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等。这个环节的关键在于逻辑清晰,步骤合理。
第三,“资源与协调”:任何一项活动都需要资源的支撑,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在计划阶段,你需要盘点现有资源,并思考如何获取和协调所需的资源。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协调好各方关系,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第四,“亮点与特色”:为了让你的回答更具吸引力,你需要思考如何在活动中加入一些亮点或特色,让活动更有效、更有影响力。这些亮点可以是创新的形式、独特的内容、或者针对特定人群的特别安排。
第五,“风险与预案”:在计划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风险意识。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这不仅能体现你的周全考虑,也能让考官看到你在应对突发情况时的能力。
举个例子,题目是:“你负责组织一次社区志愿者招募活动,请谈谈你的工作思路。”
如果按照流水账式的模板回答,可能是这样:
“我会先制定招募方案,包括招募对象、条件、流程等。然后报领导审批。接着进行宣传,发布招募公告。然后组织报名和筛选。最后组织面试和培训。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
这个回答不能说错,但太平淡了,没有任何亮点。
如果运用“计划组织要素法”来思考,可能会是这样:
第一,“目标与定位”:这次志愿者招募活动的目标是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提升社区服务能力。我的定位是活动的主要负责人,需要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第二,“框架与流程”:活动流程可以分为:前期准备(确定需求、制定方案、审批)、宣传推广(线上线下结合)、报名与筛选(简化流程、公平公正)、培训与分组(提升能力、明确任务)、后期管理与激励(建立档案、表彰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