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旭被一份伪造的欺诈文件送进了看守所,他曾经光凭三言两语就能征服满座宾朋的滔滔口才,此刻却不能扭转自己的命运。
重罪嫌疑人在审讯室里瑟瑟发抖,他的衬衫已经被汗水浸透,连钢笔在纸上画出的线条都颤抖不已。在第十八个小时,他崩溃了,疲惫不堪地承认自己设立空壳公司,诈骗投资者数亿资金。
周东旭知道这不是真的。可他也知道,这份口供将让他失去一切。未来至少十年,他将在牢狱中度过。而这一切,只因为他触碰了不该触碰的人。
这场噩梦的开始源于三个月前他的一篇调查报道,揭露了某位位高权重者与金融骗局的关联。如今报应来了,却以意想不到的方式。
"周先生,我们发现您的离岸账户转移了大量资金。"刑侦队长把厚厚一沓银行流水拍在桌上,"这些都是证据。"
周东旭几乎笑出声来。他从未拥有过离岸账户,甚至连股票都没买过几支。但笑意很快被绝望淹没——当整个系统都在针对你时,真相有什么用?
第三天深夜,一名看守悄悄打开了他的牢门。
"有人托我带你出去,快跟我来。"
周东旭不知是怎么走出看守所大门的,恍惚中他被塞进一辆黑色轿车,然后一路狂奔。
车子在郊外一处偏僻湖边停下。司机递给他一个信封,说了声"保重"便转身离去。周东旭打开信封,里面是一份新身份的证件和一张船票。
湖面上波光粼粼,周东旭看着手中的证件,突然对生活产生了深刻怀疑。一个月前还是风光无限的调查记者,如今却成了在逃的阶下囚。
人生究竟为何?
在追寻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周东旭的家族。
周家世代以笔耕文章为生,有三个显著特点:目光敏锐,秉性刚正,善于表达。
周家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南宋时期的一位县志编撰者,他在蒙元入侵时,用文字记录了百姓的苦难。此后代代相传,周家人始终与文字打交道,或为官修史,或为民著书,或为己著文。但周家人有个不成文的传统:宁可穷困潦倒,也要写实话、说真相。
到了民国时期,周东旭的祖父周明理成为了一名报社记者,见证了那个动荡年代的风云变幻。他曾冒死深入战区,记录战火中的普通人生活,也曾揭露过不少官商勾结的黑幕,几次险些丢掉性命。
周东旭的父亲周志平则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看似平凡的职业背后,他其实一直在默默撰写家乡变迁史。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曾因揭露地方工厂污染问题,差点丢掉工作,全家陷入困境。那时的周东旭才八岁,却已经深深记住了父亲常说的一句话:"眼睛是用来看清世界的,不是用来装饰脸面的。"
周家的顽固倔强在周东旭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或许是因为他从小处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