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的最后几页,情绪变得尤为激烈。周敏写下了她与林江几次激烈的争吵。她指责林江的虚伪和懦弱,威胁要将他们的关系公之于众。而林江则回应以警告和疏远。日记的最后一篇,日期是周敏失踪的前一天,她写道:“我受够了这一切,我必须做出一个了断。”
这本日记,无疑揭示了周敏和林江之间复杂而危险的情感关系,以及隐藏在其下的矛盾和冲突。这使得林江的嫌疑陡然升高。我们立即对林江展开了更深入的调查。
调查显示,林江已经结婚多年,妻子名叫李梅。他们有一个孩子。李梅在一家银行工作,为人低调,似乎对丈夫的婚外情一无所知。
我们传唤了林江进行问询。面对日记的内容,林江的表情先是惊讶,随即转为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他承认了与周敏的婚外情,但坚称周敏的失踪与他无关。他说,在周敏失踪的前一天,他们确实有过一次争吵,但之后他就回家了,再也没有见过周敏。
问询中,林江表现得异常冷静,甚至有些冷漠。这种过于镇定的态度,反而让我们更加怀疑。他没有表现出对情人失踪应有的担忧或慌乱,只是机械地回答我们的问题。
我们开始扩大侦查范围,将林江的妻子李梅和周敏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也纳入视线。同时,技术部门对周敏和林江的手机进行了数据恢复和分析。
手机数据显示,周敏失踪当天,她的手机信号最后出现在了郊区的一个废弃仓库附近。而林江的手机信号,也在同一时间段出现在了那个区域。虽然这不能直接证明什么,但却为我们的侦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向。
我们前往了那个废弃仓库。仓库位于一片荒凉的工业区边缘,人迹罕至。仓库内部空荡荡的,弥漫着一股灰尘和腐朽的气味。我们仔细搜查了仓库的每一个角落,希望能找到与周敏失踪相关的线索。
然而,搜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仓库里除了堆积的杂物和废弃设备,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痕迹或物品。侦查似乎再次陷入了僵局。
但我们没有放弃。我们重新审视了日记的内容和林江的口供。日记中提到,周敏曾多次要求林江兑现承诺,给她一个名分。而林江的犹豫和推脱,最终导致了周敏的绝望和威胁。
我们推测,周敏的失踪很可能与她威胁公开婚外情有关。这触及了林江的底线,可能引发了冲突。
我们再次对林江进行了问询,这次我们改变了策略。我们没有直接质问他,而是从他的家庭和事业入手,试图触动他的心理防线。我们提到了他的妻子和孩子,提到了他可能面临的职业危机。
在我们的心理攻势下,林江的平静开始出现裂痕。他变得烦躁不安,开始回避我们的目光。我们趁势追问,周敏是否曾威胁要将一切告诉他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