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跟踪过一个案子,让我深刻体会到人性的脆弱与复杂。
2010年盛夏的一个周三,一位名叫李刚的男子神情焦虑地推开了南城分局的大门,声称他的妻子郑雅已经整整三天没有回家,手机也处于关机状态。
我们当时就觉得情况有些异样。李刚声称妻子是周日晚上说要去超市购物后失联的,但他直到周三才来报案。正常人对亲人的失联通常不会等待这么久才寻求帮助,尤其是夫妻关系。
李刚解释说,郑雅之前也有过短暂"出走"的经历,通常一两天就会回来,所以他一开始并不担心。但这次时间太长了,他试遍了所有能联系的亲友,都没有郑雅的消息,这才决定报警。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但我还是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作为一名十年老警察,我知道案件的真相往往隐藏在那些不寻常的细节之中。初始阶段提出恰当的疑问,是破案的关键。
"您妻子上次'出走'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离家?"我问道。
李刚的视线短暂地游移了一下。"三个月前吧,工作压力大,我们吵了一架,她就去闺蜜家住了两天。"
我们立即展开了对郑雅背景的全面调查。郑雅是本地一家私立高中的英语老师,今年32岁,夫妻二人育有一个8岁的儿子,暂由李刚的母亲照看。同事们反映郑雅为人开朗,工作认真负责,但近半年来似乎有些心事重重,常常独自一人发呆。
调查进行到第二天,我们从郑雅任教的学校获得了一个关键信息:失踪前一周,学校来了一位新的副校长王明,据说是从省城调来的教育系统干部。有趣的是,几位老师提到,郑雅见到王明的第一天似乎表现得异常紧张,之后两人也有过几次单独交谈。
"他们认识?"我问一位与郑雅要好的女教师。
"郑雅没说过,但我猜应该是的。"女教师犹豫了一下,"那天见面后,郑雅在办公室坐了很久,一直在发抖。"
调取学校监控录像,我们找到了郑雅最后出现的画面。周日上午,她接到一个电话后,匆匆离开了办公室。监控显示,校门口有一辆黑色轿车接走了她。
经过车牌比对,我们确认那辆车属于新上任的王副校长。
事情开始变得复杂起来。我们向李刚询问是否知道妻子与王明的关系,他表现得一无所知,甚至对学校有新副校长这件事都声称不清楚。
"郑雅最近在家的表现有什么异常吗?"我问道。
李刚思考了片刻,"她好像常常半夜起来打电话,以为我睡着了。有一次我假装去喝水,她立刻挂断了电话。"
我们随后对郑雅的手机通讯记录进行了调查。最近三个月,她与一个陌生号码有频繁联系,而这个号码正是王明的私人电话。
通过技术手段,我们恢复了郑雅手机上已删除的短信内容。那些信息逐渐拼凑出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郑雅和王明竟然是大学同学,而且曾经有过一段感情。更令人意外的是,他们的关系并非简单的旧情复燃,而是充满了恐惧和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