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院法学院门口的宣传栏上,一张烫金边的海报格外醒目:"星院杯辩论联赛——规则:创新的枷锁还是基石?"海报底部用红色印章盖着"何运晨队"三个字。
黄子弘凡吹了吹海报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听说冠军能参加全国大学生辩论赛。"
池星缘正想仔细阅读比赛细则,肩膀突然被人拍了一下。
何运晨不知何时出现在她身后,怀里抱着一摞比字典还厚的资料,眼镜片上反射着严肃的光芒。
"正好找到你们。"他的语气像是大律师在法庭上陈词,"团队缺一个第四辩手,星缘,就你了。"
"又是我?"池星缘的声音有些疲惫,"我从来没参加过辩论......"
"没关系,"何运晨推了推眼镜,"你擅长观察和快速反应,这正是自由辩论需要的。再说..."他难得地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赢了有奖金。"
就这样,池星缘稀里糊涂地加入了辩论队。
团队成员除了她和何运晨,还有唐九洲(负责逻辑分析)和郭文韬(负责气势压制)。其他人则组成了"后勤支援团"。
第一次备战会议在法学院的小会议室举行。
何运晨将资料分发给每个人,封面上印着"绝密战术手册"几个大字。
"辩题是'规则是否限制创新',我们抽到正方——规则是创新的基石。"
何运晨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需要从法律、社会、科技三个层面论证。"
唐九洲立刻举手:"可以从算法规则与人工智能创新的关系切入..."
"太技术了。"何运晨摇头,"要打动评委,需要更有温度的例子。"
池星缘怯生生地提议:"比如...交通规则让出行更高效,反而促进了汽车设计创新?"
何运晨眼睛一亮:"可以!就是这个思路!"
他迅速记下这个例子,"星缘,你负责收集这方面的案例。"
接下来的几天,池星缘埋首在图书馆,翻阅各种与规则和创新相关的书籍。让她惊讶的是,越是研究,她越发认同己方观点——合理的规则确实能提供创新所需的框架和安全网。
备战第三天,黄子弘凡突然闯进会议室,手里挥舞着一把尤克里里:"同志们!休息时间到!"
没等何运晨阻止,他已经弹唱起自编的《辩论歌》:"规则规则不是枷锁~它是创新的保护伞~"荒腔走板的歌声让严肃的会议瞬间破功,连何运晨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好吧,休息十分钟。"他无奈地宣布。
齐思钧推着餐车出现,上面摆满了提神茶和能量点心。"辩论消耗脑力,"他分发着特制的"逻辑增强饼干","需要及时补充营养。"
蒲熠星再次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角落,手里拿着本《辩论中的逻辑谬误》。"对方可能会用滑坡论证,"他淡淡地说,"比如'一旦接受规则就会扼杀所有创造力'。"
何运晨点头:"确实需要防范。星缘,你负责在自由辩论时抓这类逻辑漏洞。"
池星缘紧张地记笔记,手心冒汗。郭文韬注意到她的不安,拍了拍她的肩膀:"别怕,就像跑步,开始时紧张,跑起来就好了。"
邵明明风风火火地冲进来,手里挥舞着一沓纸:"情报到手!对方主辩是法学院的张睿,去年最佳辩手,擅长情感煽动;二辩王雪喜欢用数据压制..."
何运晨如获至宝,立刻调整战术:"九洲,你负责应对数据部分;文韬,用气势打断对方的情感渲染;星缘,抓逻辑漏洞;我负责总结陈词。"
曹恩齐默默地在会议室角落支起画架,开始素描备战场景。
几天后,他送给每人一幅漫画肖像:何运晨像正义的法官,唐九洲是超级计算机,郭文韬化身拳击手,池星缘则是握着放大镜的小侦探。
比赛当天,模拟法庭座无虚席。
对方队伍清一色黑色正装,表情严肃;而星院队则风格各异——何运晨一丝不苟的三件套,唐九洲的科技感眼镜,郭文韬的运动风西装,池星缘则穿着邵明明设计的"智慧女神"风格连衣裙。
"记住,"何运晨在入场前最后叮嘱,"规则不是限制,而是让创新走得更远的轨道。"
比赛开始,对方一辩果然从艺术创作自由切入,激情洋溢地论述规则如何扼杀天才的灵感。
何运晨冷静反驳,举出建筑规范如何让现代建筑更安全也更富创意的例子。
唐九洲对阵对方的数据轰炸时,竟然掏出一个自制的小装置,直观展示了"在合理规则框架下专利数量反而增长"的数据可视化,引来评委的赞赏目光。
自由辩论环节,对方二辩王雪突然转向攻击:"星院本身就有无数不合理规则,比如夜间禁止靠近钟楼,这不是压制学生的好奇心和研究精神吗?"
池星缘心头一震——钟楼!她突然站起来,声音比想象中更稳定:"恰恰相反,钟楼的保护规则是为了让学生更安全、更有秩序地探索其历史价值。
事实上,正是在文物保护规则下,星院的建筑研究社团才能系统性地研究钟楼,去年还发表了获奖论文。"
这个即兴反驳引来一阵掌声。何运晨朝她投来赞许的目光。
最后的总结陈词,何运晨发挥出色:"...规则如同星辰的轨道,看似限制,实则是让光芒永恒的前提。创新若想照耀久远,就需要规则的轨道。"
评委退席评议时,黄子弘凡带领后勤团递水擦汗,齐思钧分发"镇定小饼干",蒲熠星则快速分析着双方的得失分点。
"星缘那个钟楼反驳是转折点。"蒲熠星难得地表扬道,"对方没料到我们有实地案例。"
最终,星院队以3:2险胜。颁奖时,何运晨坚持让池星缘代表团队领取最佳团队奖,称她的自由辩论表现"堪称惊艳"。
庆功宴上,黄子弘凡即兴创作了《我们赢》改编版,邵明明则忙着给每个人设计"辩论明星"造型。池星缘捧着奖杯,仍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真的站在了辩论台上。
"表现得很好。"何运晨坐到她身边,递给她一杯果汁,"其实我选你不只是因为你的观察力。"
池星缘疑惑地看向他。
"法学院有个秘密档案室,"何运晨压低声音,"里面记录着星院历史上一些...特殊的学生。他们的共同点之一就是能在压力下快速思考,看到常人忽略的联系。"
池星缘的心跳漏了一拍:"你是说..."
"比如你提到的钟楼例子。"何运晨推了推眼镜,"普通学生不会知道那篇获奖论文,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他们真的关注过钟楼的研究。"
何运晨笑了笑,"或者,他们潜意识里已经察觉到了钟楼的异常。"
池星缘的手不自觉地摸向口袋里的MP3——黄子弘凡说的满月之夜就在明天。
宴会结束后,她故意落在最后。
经过法学院走廊时,她注意到公告栏上贴着一张古老的照片:1923年的星院辩论队,背景正是钟楼。
照片已经泛黄,但钟楼窗户里的那抹奇异的反光,与池星缘近来观察到的如出一辙。
照片底部有一行小字:"真理越辩越明,但有些秘密,只能亲身探索。"
池星缘深吸一口气,明天的满月之夜,也许就是揭开谜团的时刻。她回头看向远处月光下的钟楼轮廓,不知是不是错觉,那光芒似乎比往常更加明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