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的寒假前夕,学校举行了一次文艺汇演。江叙作为班长,负责组织班里的节目。他找到我,希望我能参与。
“林晚,你声音很好听,要不要试试朗诵?”他真诚地问我。
我有些犹豫,我不喜欢站在人前,更害怕成为焦点。
“我…我不太敢。”我小声说。
“没事的,只是班里内部的汇演,大家都是同学。”江叙鼓励我,“而且,你可以选你喜欢的文章来朗诵。”
我还是有些迟疑,但江叙的眼神让我无法拒绝。我最终答应了。
我选择了一篇描写友情和青春的散文。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发现沈逾会在我练习朗诵时,偷偷地听。有时,我读到动情之处,会看到他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芒。
汇演那天,我站在台上,心里紧张得砰砰跳。台下坐着密密麻麻的同学,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让我感到手心冒汗。
我深吸一口气,开始朗诵。一开始声音有些颤抖,但渐渐地,我投入了进去,声音也变得流畅起来。
我读到“那些年少时的友谊,像蒲公英一样随风飘散,但它们留下的痕迹,却永远镌刻在心底”时,我看到了沈逾。他坐在靠窗的位置,低着头,但他的身体微微前倾,似乎在认真听着。
朗诵结束,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个轻松的笑容。
下台后,江叙走过来对我说:“林晚,你朗诵得真好。”
“谢谢。”我有些不好意思。
“你比我想象中更勇敢。”江叙说。
我摇了摇头:“不是勇敢,只是硬着头皮上。”
我看向沈逾的方向,他已经低头看书去了,仿佛刚才的朗诵与他无关。但我知道,他听到了。
寒假很快到来,学校放假了。我和沈逾、江叙的联系也变得少了。我们没有互相留联系方式,只是偶尔在班级群里看到他们的消息。
我在家里过着平静的假期,写作业,看书,偶尔和朋友出去玩。但我发现,我的脑海里时不时会浮现出沈逾的身影,他给我巧克力时的样子,他看小说时的专注,他听我朗诵时的沉默。
我不知道自己对沈逾是什么感觉,是好奇,是感激,还是别的什么?
新学期开始,我回到学校。走进教室,看到沈逾依然坐在那个位置,低着头看书。江叙也已经到了,他对我笑了笑。
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但又好像有什么不一样了。
有一天下午放学,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经过学校门口的小商店时,我看到了沈逾。他站在商店门口,手里拿着一个面包,脸上带着一丝疲惫。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
“沈逾,你还没回家啊?”我问道。
他抬起头,看到是我,有些意外。
“嗯。”他应了一声。
“你一个人吗?”我问。
他点了点头。
我注意到他手里只有一个面包,好像是晚饭。
“你还没吃饭吗?”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