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舒和扶摇找到一间铺子,正打算租下时,老板看到明舒,立刻点头同意。见识过明舒精湛的手艺,他相信这铺子定能生意兴隆。可由于资金不足,明舒只能先付九十两,剩下的立字为据。巧的是,陶娘子正好路过。
陶娘子微微一笑,“明舒娘子,扶摇娘子,你们来这儿是有什么事吗?需要帮忙的话,尽管开口哦。”
扶摇爽朗一笑,“陶娘子都这么说了,那我就不客气啦!我和阿姐想盘间首饰铺子,但还差些银两,想找份差事。您久居京城,能否帮我们打听打听?”
陶娘子从袖中抽出一张绢帕,“你们还差多少呀?我借给你们就是了。”
明舒摇了摇头,态度坚定,“这是我们自己的事,不能走捷径。”
陶娘子轻叹一声,道出自己的真实身份——殷府三房之女殷贤君。随后,她提议让明舒和扶摇为殷府大房之女当伴读娘子。
瑞王府里,沼皱着眉看向瑞王,“表兄约我来此,莫非是少了博弈之人?”
瑞王淡淡一笑,递出一张请柬,“有件事,思来想去还是交给你最合适。这是殷家茶宴的请柬,你替我去一趟。”
沼疑惑地眨眨眼,“表兄正与淑君娘子议亲,为何不亲自去?”
瑞王神色严肃,“正是为了议亲,才要避嫌。贵妃娘娘听闻淑君娘子德行有亏,若为事实,议亲之人恐要另择他人;若为谣言,殷家又为何纵容至此。你替我暗中查明此事。”
陆徜得知殷太傅与恩师案有关联,恰巧宋青沼要去殷府,便借此机会进了殷府。
殷府之中,明舒和扶摇成了殷淑君的陪读娘子,得知她性情大变,惹得不少人离去,两人陷入了沉思。
课堂上,先生让大家默写,淑君却想着怎么赶跑两位新来的娘子,于是写下嘲讽先生的诗句,还想把罪名栽到明舒头上。
淑君指着明舒,语气尖锐,“陆明舒,你好大的胆子!明知先生年过四旬尚未婚嫁,你还以折杨柳枝歌影射,罔顾弟子之礼。就你这样的性子,如何担得起陪读之职?还不赶紧滚出殷府!”
陆徜见到明舒出现,颇为意外。
扶摇赶紧上前,“慢着,这字条不是明舒写的,还请先生明察。”
淑君冷哼一声,“怎么,不是她写的,难道是你写的?这字迹和你倒是很像,那是你…应该滚出殷府。”
宋青沼想上前,却被陆徜拦住。
扶摇平静地说道:“但凡名门仕女,皆习得卫夫人书法。可淑君娘子可瞧好了”扶摇走到先生桌边举起自己的默写纸“我练得可是卫夫人之徒王羲之书法。”扶摇淡淡笑着“而且我从未觉得女子守身是丑事。先前有北宫婴儿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唐朝更有宋氏五姊妹,秉性贞素不愿归人,以学名家,这才流芳后世。这样的女子我钦佩都来不及,怎会嘲笑?”
先生点点头,“行了,就凭扶摇娘子这番话,我便相信此事与她们二人无关,到此为止吧。”
淑君却不依不饶,“不行!这事若传出去,不但叫人觉得先生好欺负,更置我殷家家学名声于何地。双雁,把她们两人赶出去!”
大夫人进来,“说吧,所谓何事?”
事情真相即将揭晓……
殷府另一处,陆徜脸色阴沉地看着沼,“来殷家作伴读,这么大的事,两人居然都瞒着我。”
沼无奈摊手,“想来扶摇她们也是一时情急,没来得及告诉陆兄。”
陆徜心里嘀咕,os:扶摇?他什么时候称呼得这么亲密了?
陆徜皱着眉,“这淑君娘子一看便是骄横跋扈之辈,这伴读一职恐怕不轻松。”
沼轻轻一笑,“我表兄瑞王正与这位淑君娘子议亲,我也听过一些关于她的传闻,如今看来只怕所言非虚。但陆兄也不必太过担心,扶摇慧心独具,更兼侠骨热肠,有着这么多美好品格,真是世间少有。而明舒娘子机智勇敢,又对首饰有天赋,她们二人绝不可能有事。”
陆徜眉头紧锁,“宋兄怎知舍妹明舒对首饰有天分?还有你对扶摇叫得这么亲昵,你们见过?”
沼回忆道:“那日偶然碰见,明舒娘子为人修改首饰图样,那样式独具匠心。”
陆徜追问,“可还有别的?”
沼摆摆手,“只是……请扶摇……扶摇娘子吃了些点心,请她们做了趟游船,除此便再无其他了。”
陆徜的样子像河豚一样气得点了点头。
另一边
淑君房中竟出现了名男子,良君鬼鬼祟祟站在门前偷看,却被明舒叫住。淑君开门说是在浇花,良君进去后确实没发现男子,便想让明舒做证人。
扶摇突然出现,“哪有男子呀,我就看你在这儿鬼鬼祟祟的。”
良君耐不住面子,灰溜溜地离开了。
淑君冷冷地看着明舒和扶摇,“陆明舒,陆扶摇,我真的不需要伴读。聪明的你们就赶紧走,否则,你们的日子别想好过。”
扶摇双手抱胸,“怎么办呢?是大夫人请我们来的,你最好把这些心里所想的去跟大夫人说。大夫人要我们走,我们就走咯。”
淑君转身要走,扶摇问:“喂,你要去哪啊?”
淑君回头傲慢地说:“自然是给父亲母亲请安。你连晨昏定省这个规矩都不懂,还想做我的伴读?”
明舒淡淡一笑,“正好,我们也去找大夫人,我们跟上吧。”
陆徜和宋青沼遇到殷御史后一同饮茶,殷御史却被殷夫人叫去。这时,江姓公子前来告别,却不小心将香包掉落在地。
殷御史得知先生被淑君气跑,对着淑君大发雷霆,淑君的心再一次灰暗起来。
陆徜与宋青沼得知殷御史为找教书先生而烦恼,又想到陆家两位小女皆在此,便暂当教书先生。
大夫人与明舒、扶摇谈话,处处为她们考虑,这让她们更加坚定要为淑君解开心结,让她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