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初雪比上海来得更早一些。苏瑶裹着厚厚的围巾站在美院宿舍的阳台上,看着雪花纷纷扬扬地落在画室的玻璃穹顶上。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林宇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
“快看!”镜头里,林宇穿着单薄的训练服站在体校操场,发梢落满雪粒,“上海也下雪了!”他举起手机转圈,镜头里掠过正在训练的队友和覆着薄雪的篮球架。苏瑶看着屏幕里冻得发红的少年,忍不住笑了:“傻子,穿这么少不冷吗?”
“冷,但想让你看看这边的雪。”林宇的声音裹着寒风,却带着温热的笑意。两人隔着屏幕,仿佛能感受到彼此呵出的白雾。这样的视频通话成了他们生活的日常,有时是苏瑶展示新完成的画作,有时是林宇分享训练中的趣事。
然而,距离带来的不只是思念。苏瑶的课程排得满满当当,经常要在画室通宵赶作业;林宇的训练强度也不断加大,有时累得连回消息的力气都没有。有次苏瑶发高烧,蜷缩在宿舍里给林宇发消息,却因为他在封闭训练而没有得到回应。当林宇终于看到消息打来电话时,苏瑶已经退烧,强撑着说“没事”,挂断电话后却红了眼眶。
深秋的一个傍晚,苏瑶在图书馆查资料时,隔壁桌的男生突然递来一杯热咖啡:“看你一直在咳嗽,这个给你。”男生叫陈默,是油画系的学长,温文尔雅的模样很快和苏瑶成了朋友。他们开始一起讨论画作,有时还会相约去美术馆看展。
这些事被沈悦得知后,她立刻给林宇发消息:“兄弟,你可得抓紧了!苏瑶身边出现优质情敌了!”林宇握着手机,盯着屏幕上沈悦发来的照片——苏瑶和陈默并肩站在莫奈的睡莲画前,画面和谐得刺眼。
那天训练结束后,林宇不顾疲惫,买了最近一班去北京的机票。凌晨两点,他站在美院宿舍楼下,拨通了苏瑶的电话。睡眼惺忪的苏瑶走到阳台,看见路灯下那个熟悉的身影,心脏猛地漏跳一拍。
“我想见你。”林宇的声音沙哑,眼神却固执得像个孩子。苏瑶裹着外套跑下楼,在寒风中被他紧紧抱住。“为什么不告诉我有别的男生接近你?”林宇的下巴抵在她发顶,声音闷闷的,“我以为你不需要我了。”
苏瑶抬起头,看着他眼底的血丝和疲惫:“傻瓜,我永远需要你。”她轻轻擦掉他嘴角的淤青,那是训练时留下的伤,“只是不想让你担心。”两人在路灯下静静相拥,雪花落在肩头,又悄悄融化。
这次意外的见面后,两人约定每周至少见一次面。林宇在训练间隙拼命学习,争取拿到更多的假期;苏瑶则利用周末时间,坐高铁去上海看林宇比赛。当她第一次坐在观众席,看着林宇在球场上飞驰、投篮,听着全场的欢呼声,突然明白了他对篮球的热爱。
“等我毕业,就去北京找你。”比赛结束后,林宇汗流浃背地跑到她面前,眼睛亮得惊人,“我们一起租个小房子,你画画,我教篮球,好不好?”苏瑶笑着点头,夕阳为少年镀上金边,这一刻,所有的距离和等待都有了意义。
回到北京的苏瑶,主动和陈默保持了距离。“我有很喜欢的人。”她认真地说,“虽然我们分隔两地,但我相信,我们的未来一定在一起。”
深夜,苏瑶在画室画下了他们的故事——雪夜的视频通话、突然的惊喜相见、赛场上的欢呼。画中的两人,一个握着画笔,一个抱着篮球,却始终朝着对方的方向奔跑。窗外的月光洒在画布上,如同他们跨越千里的爱情,温柔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