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宫中刷了一波孝心值后,弘时又再次沉浸在政务中,如今他主要负责三件事,一件是西北战事的后勤,但因为这事儿极其重要,因此他这个负责人就是个挂名刷资历的,实际上还是以跟着学习为主。
第二件事倒是弘时主揽,他负责推广新式的记账方式,原先户部用的是四柱清册弘时在系统地学习过后,提出了十二柱清册法,皇帝看过后,十分欣赏,如今要推广这种记账方式。
第三件事便是弘时在写的策论,如今皇帝在推广火耗归公政策,弘时准备在这个基础上实施分级补贴政策,还准备推广熔铸标准化,即户部统一发放标准刻有编码的银模,统一熔铸损耗标准。
这些一桩桩全是要事,弘时刚刚才开始学习,想不明白的地方有很多,他只能够努力学习。
作为一个从小在皇宫里备受期待长大的孩子,要说弘时有多爱民如子那必然是假的,但是他懂什么叫知恩图报,他知道,自己能有用着这样神奇的经历,拥有系统金手指这样的神物,是前人的遗泽,曾经拥有过这个系统的人,同样也是工具人,兢兢业业一辈子,攒了许多的积分,这才让他有了更多的选择。
不光是为了让自己未来的路更顺畅,还是为了不辜负前人的希望,又或者是为后面与他有同样经历的人留下一些东西,他都该努力学习,努力当个好皇帝。
当然,现在的弘时离当皇帝还有一条很远的路,他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把功课做好,把这些政务给处理好。
忙碌中,温宜的周岁宴便要到了。温宜是曹贵人的女儿,曹贵人依附华妃,温宜也养在华妃跟前,华妃受宠,这让温宜也能时常见到皇上,都说见面三分情,偏心眼的皇帝就忘了养在撷芳殿欣常在的女儿,就将温宜当成了自己的长女一般。
本就孩子稀少的皇帝对温宜自然也就更重视,这次温宜的周岁宴于九州清晏举办,不仅后宫的妃嫔尽数到场,还请了好些宗亲,譬如恒亲王敦亲王果郡王慎贝勒等等。
宫中非大节庆亲贵男子不得与嫔妃同聚,如今宗亲在场,虽说皇帝有意借此机会拉拢与宗亲的关系,但也足以证明皇帝对温宜的看重。
弘时也在场,还是被皇帝领着进场的,他的座位也另设,不与宗亲妃嫔们同列,反而是在皇帝的右手边,设了一张小桌,足以见皇帝对弘时的看重。
而弘时到场了,齐妃也来了,这一次与既定未来不同,齐妃的位置可不在端妃之后,原本关于齐妃和华妃谁在前谁在后这事儿,皇帝原本是比较纠结的,结果齐妃替他做了决定,来的是十分早的齐妃一下便坐在了华妃的后头,十分给华妃和皇帝面子。
皇帝见状,对齐妃颇为满意,就见齐妃对着自个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气急了的皇帝看着英俊高大的弘时,气又顺了些。
皇帝朕记得齐妃爱饮桃花酿,苏培盛,去取一壶来给齐妃送去。
气归气,面子还是要给齐妃做足的,齐妃都愿意坐在第二位了,虽然皇帝觉得这是他的好儿子努力劝说的结果,但是给齐妃面子就是给弘时面子,因此哪怕才挨了大白眼,皇帝还是要给齐妃做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