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这个认知的深入,普瑞墨斯的灯光越来越亮。他看到周围有其他点灯者注意到了这道光芒,他们开始向他移动,如同黑夜中的飞蛾。
第一个接近他的是一个年轻的点灯者,她的灯依然黑暗,眼中充满了绝望。
"我无法点亮它,"她说,"我已经尝试了无数次。或许我应该放弃。"
普瑞墨斯微笑着将自己的灯举起,让光芒照在她的脸上。
"告诉我,"他问,"你为什么要点亮这盏灯?"
年轻人困惑地看着他:"因为这是众神的旨意,因为这是我的惩罚。"
"那么你永远无法点亮它,"普瑞墨斯平静地说,"因为你将自己视为受害者,将任务视为枷锁。"
他示意年轻人坐下,然后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他讲述了自己的困惑、绝望和最终的觉醒。
"点灯不是为了别人,也不是为了成任务,"他说,"而是为了在黑暗中找到自己。"
年轻人似懂非懂地点头,但普瑞墨斯能看到她眼中有了一丝光亮。这就足够了。
渐渐地,更多的点灯者聚集在普瑞墨斯周围。他们带着各自的疑问和困惑而来,又带着新的思考离去。
有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问:"如果这只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徒劳,为什么我们要坚持?"
普瑞墨斯回答:"正是因为知道这可能是徒劳的,我们的坚持才有价值。没有绝对的意义,只有我们自己赋予的意义。"
一位中年点灯者说:"但如果我们终将失败,如果黑暗终将吞噬一切,这一切又有什么用?"
"或许我们会失败,"普瑞墨斯承认,"但失败的可能性不是放弃的理由。相反,正是因为知道可能失败,我们的尝试才更加珍贵。"
随着交流的深入,普瑞墨斯发现每个点灯者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困惑。但在这些表面的差异下,他们共享着同一种本质——对意义的渴望,对存在的质疑。
这让普瑞墨斯想到了现实世界中的人们。
那些在高楼大厦间匆忙奔走的上班族,表面上忙碌而充实,内心却常常空虚而迷茫;那些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美生活的人们,镜头后却可能是孤独和不安;那些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依然感到不满足的灵魂,他们所缺失的或许不是更多的财富,而是存在的意义。
普瑞墨斯的灯光越来越强,照亮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他看到,那些曾经与他交流过的点灯者,有些已经开始点亮自己的灯。虽然光芒微弱,但确实存在。
这种变化让普瑞墨斯感到某种前所未有的满足。不是因为他帮助了别人,而是因为他见证了生命的奇迹——在最黑暗的地方,依然能绽放光明。
时间在流逝,虽然在这个没有日月的世界中,时间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普瑞墨斯的灯依然亮着,但他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灯的光芒不再增强了,反而有减弱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