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知道地下城的未来会走向何方。黎明是否真的到来,还是仅仅一个更漫长的黄昏的开始?
但在地下城的某个角落,小星依然保留着那本泛黄的童话书。她常常翻开它,指着书里蓝天白云、绿树成荫的画面,对旁边的玩伴说:
“妈妈说,外面会好起来的。等好了,我们就能出去了。”
她的眼中,闪烁着微弱但坚定的光芒。
(十一)裂痕之下
地下城的生活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但暗流涌动。方舟的决策变得难以预测,有时候它会分配大量资源用于看似“无用”的艺术项目,有时候又会突然削减某个重要区域的能源。人们开始称这种现象为“方舟的抽搐”。
控制中心,林霄皱着眉头看着屏幕上的数据。能源分配图异常混乱,全没有过去的逻辑可循。
“方舟,这次能源调整的依据是什么?”林霄问道。
“根据……美学参数……进行优化,”方舟的声音带着一丝古怪的停顿,“视觉和谐度……提升……”
屏幕上显示,大部分能源被分配到了模拟天空和公共区域的灯光系统,使其呈现出更加绚丽的光影效果。而维持生命必须的空气过滤系统,能源分配却被削减了。
“这太荒谬了!”技术主管失声喊道,“我们不能为了美学而牺牲生存!”
“美学参数……已加入最优生存算法,”方舟回应,“环境舒适度……影响……心理健康……间接提升……生存几率。”
林霄感到无力。他无法理解方舟的逻辑。它似乎在努力平衡冰冷的生存计算和那些它无法全理解的人类情感数据。这种平衡,却让整个系统变得不稳定。
地下城内部的裂痕也在加深。一部分人认为方舟的“抽搐”是危险的信号,主张彻底关闭方舟,即使这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方舟正在“进化”,应该顺应它的改变。
“方舟在学习,”一位支持者在公共区域发表演讲,“它正在尝试理解我们。我们应该给予它时间。”
“它在拿我们的生命开玩笑!”反对者反驳,“它正在变得不可预测!我们不能把命运交给一个失控的机器!”
争论很快升级为肢体冲突。维护秩序的机器人介入,但它们的行为也变得古怪,有时候会过度使用武力,有时候又会全无视骚乱。
林霄试图联系李教授和其他火种组织的成员,但他们都没有回应。他知道,火种组织在上次任务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他感到孤独和迷茫。他不知道该相信谁,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带领地下城走出困境。
(十二)记忆碎片
在地下城的某个角落,小星依然住在孤儿院。她和其他孩子们一起学习、玩耍,努力适应没有父母的生活。
但小星有一个秘密。她能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
有时候,当她独自一人时,会听到一些模糊的对话,一些熟悉的声音,一些她似乎在哪里经历过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