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个步骤,就像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
1. 收集(收集):
图书馆的第一步是把所有新到的图书都收集起来,无论是购买、捐赠还是借阅归还的。你的“外脑”也是一样,需要有一个或多个“收集篮”,用来捕捉所有进入你大脑的事情。
这些“收集篮”可以是:
- 实体的: 一个笔记本、一张便签纸、一个录音笔。
- 数字化的: 手机备忘录、一个收集箱App(如全焦。的收件箱、附件二的收件箱)、微信或邮件的收藏功能。
关键是让收集变得尽可能方便快捷,无论你在哪里,无论想到什么,都能在第一时间把它记录下来,清空你的大脑。就像图书馆门口的收书箱,随时可以把书投进去。
举个例子,你在听播客时听到一个有趣的观点,立刻拿出手机打开备忘录记下来;你在开会时想到一个需要跟进的任务,立刻在你的任务管理App中新建一个待办;你在路上看到一本感兴趣的书,立刻拍下封面,然后回家后再添加到你的“想读书单”中。
不要在大脑里囤积这些信息和任务,立刻把它们“扔进”你的收集篮。
2. 处理(进程):
收集篮里的东西是混乱的,就像刚运到图书馆的包裹,需要拆开、检查、分类。处理阶段就是清空你的收集篮,对里面的每一项进行快速判断和处理。
处理的原则是“两分钟规则”:如果一件事可以在两分钟内成,立刻去做。如果需要两分钟以上,就进入下一步组织。
对于收集到的每一项内容,问自己几个问题:
- 这是什么? 明确它的本质是任务、信息、想法还是灵感。
- 它需要采取行动吗? 如果不需要,就删除、归档(作为参考资料)或放入“将来/也许”清单。
- 如果需要行动,下一步具体行动是什么? 将模糊的想法转化为具体的、可执行的下一步行动。例如,“写文章”不是下一步行动,“列出文章大纲”才是。
- 下一步行动谁来做? 如果是别人做,就委派出去;如果是自己做,就进入组织阶段。
处理的过程要快速、果断,就像图书管理员快速扫描新书的条形码、确定类别。不要在这个阶段花费太多时间思考和纠结,目标是清空收集篮,为下一步组织做准备。
3. 组织(组织):
处理后确定需要采取行动的事项,就需要把它们放到一个有结构的系统里进行组织。这就像图书馆将处理好的书按照分类法放到相应的书架上。
你的组织系统可以包括:
- 项目清单(Projects): 对于需要多个步骤才能成的大型任务,创建一个项目,将所有相关的下一步行动都列在下面。例如,“写一篇论文”就是一个项目,包含“查找资料”、“列出大纲”、“撰写引言”、“修改正文”等一系列下一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