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的寒潮席卷城市,创业园区的玻璃幕墙在狂风中震颤。向心冉蜷缩在办公室角落,盯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差评。"星光教育"推出的全新音乐课程遭到全网抵制,营销号断章取义的视频将课程批得一文不值,#向心冉江郎才尽#的话题牢牢占据热搜榜首。
珍珠发圈松松地挂在她腕间,往日的光泽被泪痕浸得黯淡。她想起发布会那天的盛况,自己站在聚光灯下侃侃而谈,承诺要为孩子们打造最优质的音乐启蒙课程。如今那些豪言壮语,都化作刺向自己的利刃。
"别听那些人乱说!"刘泰旭踹开办公室的门,篮球服上还沾着训练的汗水。他将热可可塞进向心冉手里,"我们重新录制课程,我去找最好的团队..."
"没用的。"向心冉的声音像破碎的琴弦,"他们说我只会弹《卡农》,说我的教学方法过时..."她的眼泪砸在键盘上,"或许他们说得对,我根本不适合做教育。"
深夜的琴房,月光透过百叶窗洒在黑白琴键上。向心冉机械地重复着《卡农》的旋律,却总在高潮处错音。突然,身后传来熟悉的掌声——南念安抱着笔记本电脑,杨洪安拎着夜宵,站在门口。
"还记得在高原时,卓玛学不会和弦急哭的样子吗?"南念安调出支教时的视频,画面里向心冉蹲在土操场上,用树枝在沙地上画五线谱,珍珠发圈沾着泥土,"那时的你,眼里有光。"
杨洪安将热腾腾的牦牛肉饼放在琴凳上:"我们分析了课程数据,83%的差评来自同一IP段。"他推了推眼镜,"有人故意抹黑。"但向心冉只是摇头,手指抚过琴键上的划痕:"就算有抹黑,我也确实被困住了。"
接下来的日子,向心冉像只受伤的蝶。她推掉所有工作,把自己锁在琴房,反复尝试新的曲目,却始终找不到灵感。刘泰旭默默在她门口放着热饭,看见她日渐消瘦的身影,急得在办公室摔篮球。
直到某天清晨,向心冉收到个包裹。拆开后是本破旧的乐谱,扉页上歪歪扭扭写着:"给最会发光的老师"。那是卓玛的字迹,乐谱里夹着孩子们的画作——他们用蜡笔描绘着向心冉弹琴的模样,每个人都戴着珍珠发圈。
"老师,我们想唱你教的歌!"视频通话里,卓玛举着自制的话筒,身后是一群欢呼的孩子。向心冉望着他们纯真的笑脸,突然想起创业初心:不是为了得到外界认可,而是为了点亮孩子们的音乐梦想。
她摘下腕间的珍珠发圈,重新系在头上。走进录音棚时,向心冉摒弃了华丽的编曲,用最质朴的方式录制课程。她带着吉他回到高原,在雪山下、草甸上,和孩子们一起创作歌曲。刘泰旭扛着摄像机全程跟拍,镜头里的向心冉,笑容比任何时候都灿烂。
新的音乐课程上线那天,向心冉紧张地刷新着评论区。第一条热评是卓玛的留言:"这是我听过最好听的课!"紧接着,无数真实用户分享着自己的感动,那些恶意差评很快被淹没在如潮的好评中。
庆功宴上,向心冉站在舞台中央,珍珠发圈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她弹奏的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卡农》,而是一首全新的原创曲目《破茧》。音符如清泉流淌,诉说着蜕变的勇气与重生的喜悦。
散场后,刘泰旭将她拥入怀中:"你知道最迷人的是什么吗?"他的下巴抵着她的发顶,"不是你弹得多好,而是你永远有重新开始的勇气。"向心冉抬头,看见夜空中绽放的烟花,突然明白:人生就像破茧成蝶,疼痛过后,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光芒。
而这一次,她不再害怕跌倒。因为她知道,无论何时,总有三个人站在身后,陪她一起跨越风雨,迎接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