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子由四名侍从稳稳抬着,步伐整齐划一。而走在前方负责开路的,是两名少年。他们皆是眉清目秀,身形颇为瘦削,透着一股灵动与干练。腰间各自悬挂着一柄精致佩剑,剑鞘的装饰简约而不失华贵,隐隐散发着一种内敛的锋芒,彰显着主人不凡的身份。
不重要人物伯庸:走在左边的少年年纪更轻,手中握着一串糖葫芦,双眼滴溜溜地打量着周围那些面色愁苦、身着褴褛袈裟的和尚,从他们身旁经过时,忍不住发出一声嗤笑:" 在天启也见过不少和尚,一个个的恨不得用金丝做袈裟,可于师的这些和尚,倒似连饭也不吃饱。"
不重要人物灵均:走在右边年纪稍长的少年,听到同伴这般抱怨,只是冷哼一声,说道:" 你懂什么,西域这边的和尚讲究苦行,你要是强逼着他们穿漂亮衣裳,人家还要怪你破了他的修行呢。"
不重要人物伯庸:他又好奇地问道:" 哎,他们嘴巴里念念叨叨的念的是什么啊?"
左边的少年灵均压根没搭理伯庸,只顾好奇地盯着那些和尚。
不重要人物灵均:他自顾自地开口说道:" 总是什么南无阿弥陀佛之类的,和尚除了这些还能念什么。"
话音刚落,右边的灵均像是突然来了兴致,停下脚步,侧耳仔细聆听起来。可这一听,却发现似乎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样。
沈静舟(瑾仙)恰在此时,轿中骤然传出一道温和的声音。只是这声音稍带尖锐之感,竟让人一时难以分辨,发声者究竟是男是女:“是嗡嘛呢呗咪吽。”
不重要人物伯庸:左边的少年一听这几个新奇古怪的发音,瞬间好奇心爆棚,迫不及待地嚷道:" 什么什么,师父你再念一遍。"
沈静舟(瑾仙)轿子里的人看样子对佛教教义钻研颇深,不紧不慢地讲解起来:" 天下佛教虽是一脉相承,却也分不同的宗派。尤其是这西域三十二佛国,各有法宗。你刚听到的‘嗡嘛呢呗咪吽’是六字大明咒,又名六字真言。有的佛宗认为这六个字有诸佛无尽的加持与慈悲,是诸佛慈悲和智慧的音声显现,念一遍等若诵经千百万遍,可积无上功德。"
不重要人物伯庸:听完师父这一番详细讲解后,左边名叫伯庸的少年脸上依旧挂着一抹淡淡的不屑,撇了撇嘴道:" 什么呀,我看是这些和尚为了偷懒,不想念大篇的经文,才编出来的吧。"
沈静舟(瑾仙)这时,轿子里传来的声音虽然话语听起来颇为严厉,但语气却依旧温和,仿佛并没有真的要斥责少年的意思:" 佛门奥妙,岂是你这小童能够懂的,灵均,伯庸,不可造次。"
不重要人物伯庸:他少年向来听师父的话,赶忙乖乖地闭上了嘴,应道:“是。”
不重要人物灵均:倒是右边那位的少年,适时地开口迎合道:" 还是师父懂这佛门之事。"
沈静舟(瑾仙)轿子里的人听闻此言,无奈地苦笑了一声,像是想起了什么,突然话锋一转问道:" 我倒是想不懂,不然也不会被陛下派来这荒凉之地了。灵均,刚刚传来的消息,他到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