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静舟(瑾仙)对于这个问题,瑾仙并没有丝毫犹豫,轻轻抬手,摸了摸手中的佛珠,神色平静且笃定地直接说道:“他要来这里找一个人。”话语简短,却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深意。瑾仙微微眯起双眼,目光似乎穿透了眼前的一切,思绪飘向了远方,似乎在回忆着什么与那人相关的线索。
不重要人物灵均:到底还是少年心性,他听闻此事,心中那股好奇的劲儿就像被点燃的火苗,怎么也压不下去。他一双眼睛亮晶晶的,满是探寻的渴望,迫不及待地追问道:“谁啊?”
就在这时候,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只见一个身着破旧长袍的僧人,正不紧不慢地从寺庙里走出来。那长袍的颜色早已褪去原本的色彩,布料上还打着好些补丁,看得出岁月的痕迹与生活的艰辛。这僧人面容清瘦,却透着一股宁静祥和的气质。他走到众人面前,微微低头,单手立掌于胸前,动作娴熟而恭敬,而后冲着他们垂手行礼。看这架势,想必便是这座大梵音寺的知客僧了。他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眼神中透着友善与温和,似乎对于眼前这些不速之客并无丝毫诧异或排斥。
不重要人物知客僧:" 方丈有请。"
沈静舟(瑾仙)轿中人听闻灵均急切的追问,轻轻清了清嗓子,语气中带着几分沉稳与淡然:" 急什么,这不正要进去见了吗?起轿。"
随着他一声令下,抬轿的侍从们稳稳地抬起轿子,跟在知客僧身后缓缓前行。
知客僧领着他们一路往寺内走去,一路上沉默寡言,并未多问半句。当众人来到庭院中央时,知客僧却毫无预兆地突然停了下来。
不重要人物伯庸:少年见此情形,心中满是疑惑,忍不住开口问他:" 大和尚,怎么不走了?"
不重要人物知客僧:然而,他仿若没有听到他的话,并未理会伯庸,只是恭恭敬敬地朝着前方合十行礼,口中念道:“方丈。”
伯庸和灵均下意识地顺着知客僧行礼的方向抬头望去,只见殿前站着三个和尚。中间的那个和尚,身着一身僧袍,虽说这僧袍依旧比不上中原寺庙和尚所穿那般华丽精致,但好歹没有补丁,干净整洁。从知客僧的称呼不难猜出,此人想必便是这大梵音寺的方丈了。而站在方丈边上的那两个和尚,身形出奇的壮硕,宛如两座小山一般。左边的那个和尚,胸前挂着一串硕大的一百零八颗念珠,颗颗饱满圆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淡淡的光泽;右边的那个和尚,则双手稳稳地握着一柄巨大的戒刀,刀刃寒光闪烁,散发着一股摄人的气势。两人均面目坚毅,眼神中透着一股凛然正气,仿佛能驱散世间一切邪恶。
沈静舟(瑾仙)轿中的人似乎感受到了外面气氛的变化,轻声透过轿帘问道:“如何?”
不重要人物伯庸:只一眼,他便看出了眼前这三人的武功路数与深浅:“左边那和尚练的是定珠降魔神通,看他气息沉稳,运转自如,应该有七成功力;右边那和尚练的是破戒刀,瞧他握刀的架势以及身上隐隐散发的刀意,估计有八成功力。至于中间那和尚……从他的气息和肢体动作判断,好像不会武功。”伯庸一边说着,一边仔细观察着对面的三人,将自己的判断有条不紊地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