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江南水患
暮春的紫禁城笼罩在一层压抑的氛围之中。御书房内,紫檀木案几上堆满了泛黄的奏折,康熙皇帝握着朱笔的手微微颤抖,最新送来的江南八百里加急文书上,墨迹未干的“水患”二字仿佛化作两道狰狞的伤口,刺痛着他的双眼。窗外,柳丝无力地垂落,细雨如愁,似是在为江南百姓悲泣。
三日前,当第一封关于江南水患的奏折呈到御前时,康熙还抱有一丝侥幸。可随着后续奏折纷至沓来,触目惊心的灾情逐渐清晰:滚滚洪水如猛兽般冲垮堤坝,淹没了三十多个州县,无数村庄在浊浪中化为废墟,万顷良田沦为泽国。百姓们或攀附在屋顶上绝望呼救,或抱着漂浮的木板在洪流中无助挣扎,哀嚎声、哭喊声,随着奏折上的文字,声声撞击着康熙的心头。
“传小涛、韦小宝觐见!”康熙猛地站起身,袍角扫落了案头的镇纸,发出清脆的声响。在这危急时刻,他能信任且委以重任的,唯有这两位得力之人。小涛足智多谋,擅长统筹规划;韦小宝鬼灵精怪,办事能力出众,且对自己忠心耿耿。
不多时,小涛和韦小宝匆匆赶到。看着康熙紧锁的眉头和眼中的焦虑,二人心中一紧。“朕命你二人即刻启程前往江南,主持抗洪救灾。务必以最快的速度安顿百姓,治理水患!”康熙语气坚定,字字如重锤。“臣遵旨!”二人齐声应道,简单收拾行囊后,便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地朝着江南疾驰而去。
一路上,原本繁华的江南景致早已不复存在。官道两侧,积水尚未退去,一片片浑浊的水面上漂浮着杂物,偶尔还能看到牲畜的尸体。岸边的柳树东倒西歪,有的树干甚至被连根拔起。路过村庄时,残垣断壁间,幸存的百姓面黄肌瘦,眼神中满是恐惧与绝望。这些景象像一记记重锤,敲打着小涛和韦小宝的心,催促着他们加快脚步。
抵达受灾最严重的苏州府时,正值傍晚。残阳如血,将漫天的乌云染成暗红色,给这座被洪水侵袭的城市更添了几分凄凉。城外,密密麻麻的难民聚集在一起,他们衣衫褴褛,有的抱着啼哭的孩子,有的搀扶着年迈的老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腐臭与绝望交织的气息。
“大人救命啊!”“求大人给口饭吃!”见到小涛和韦小宝一行人,难民们仿佛看到了希望,纷纷围拢过来,悲切的呼救声此起彼伏。小涛和韦小宝跳下马来,看着眼前的惨状,眼眶不禁湿润了。小涛握紧拳头,沉声道:“大家放心,朝廷不会不管你们,我们一定会想办法!”韦小宝也大声安抚道:“乡亲们别着急,有我们在,都会好起来的!”
安抚好难民后,小涛和韦小宝立即与当地官员汇合,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召开紧急会议。苏州知府满脸愁容,声音哽咽地汇报着灾情:“两位大人,这次水患实在太过严重,府库中的粮食和物资早已见底,百姓们已经几天没吃上一顿饱饭了……”
小涛沉思片刻,迅速做出部署:“当务之急,是先组织百姓转移到高地,搭建临时住所,确保大家的安全。同时,立即发放仅存的救灾物资,稳定民心。”他转头看向韦小宝,“小宝,筹集资金和物资的事就交给你了。不管用什么办法,务必尽快解决物资短缺的问题。”
“放心吧,涛哥!包在我身上!”韦小宝拍着胸脯保证。他深知此事责任重大,稍一疏忽,就可能导致无数百姓失去生命。
小涛则带着几名经验丰富的水利官员和当地百姓,开始勘察水情。他们踩着泥泞,沿着河道仔细查看,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生怕陷入松软的泥土中。经过几天的实地考察,小涛终于发现了洪水泛滥的根源:由于多年未对河道进行清理,大量泥沙淤积,加上上游连日暴雨,水流剧增,导致河道堵塞,洪水无法顺利排泄,最终冲破堤坝,淹没了周边地区。
“必须立即疏通河道,加固堤坝!”小涛果断做出决定。他召集当地百姓,向大家说明治水的方案和重要性。起初,百姓们因连日受灾,身心俱疲,对治水之事有些抵触。小涛便挨家挨户地走访,耐心劝说:“乡亲们,咱们只有把河道疏通了,堤坝加固了,才能彻底解决水患。这是为了咱们自己,也是为了子孙后代啊!只要齐心协力,一定能战胜洪水!”
在小涛的努力下,百姓们逐渐被说服,纷纷加入到治水的队伍中。一时间,河道两岸人头攒动,铁锹铲土声、号子声此起彼伏。小涛亲自指挥,和百姓们一起搬石头、挖泥沙,全然不顾身上沾满的泥水。他的以身作则,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大家干活更加卖力了。
另一边,韦小宝也没闲着。他先是找到当地的富商大户,好说歹说,软硬兼施,劝说他们捐钱捐物。对于那些吝啬的富商,韦小宝使出浑身解数,或是晓之以理,讲述百姓受灾的惨状;或是动之以情,唤起他们的恻隐之心;甚至偶尔还会耍些小手段,让富商们不得不掏出腰包。同时,他还派人快马加鞭赶回京城,向朝廷请求支援。
在筹集物资的过程中,韦小宝遇到了不少困难。有些物资商人趁火打劫,抬高物价;还有些地方势力妄图垄断物资,从中谋取暴利。韦小宝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多年在江湖中积累的人脉,与这些人斗智斗勇。他联合当地官府,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行为,确保救灾物资能够顺利筹集并合理分配。
随着治水工作的推进,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工程量巨大,所需的人力、物力远超预期,资金和物资再次出现短缺。小涛和韦小宝心急如焚,他们知道,一旦治水工作停滞,之前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百姓们也将再次陷入困境。
韦小宝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利用自己在江湖中的威望,召集了江南一带的帮派势力。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韦小宝在一座破旧的寺庙中与各帮派头目会面。“各位兄弟,如今江南百姓深陷水火之中,这可是关乎千万人性命的大事。咱们江湖中人,最讲究的就是义气。只要大家肯伸出援手,日后韦某定当涌泉相报!”
起初,帮派头目们有些犹豫,毕竟出资救灾对他们来说没有直接的利益。但韦小宝又说道:“大家想想,如果水患不除,江南地区经济受损,咱们在这的生意也会受到影响。而且,要是能在这次救灾中立下功劳,朝廷说不定还会对咱们另眼相看。”
在韦小宝的一番劝说下,各帮派最终同意提供人力和物资支持。有了帮派的加入,治水工作得以继续推进。工地上,不仅有普通百姓,还有许多帮派弟子,他们分工合作,干劲十足。
然而,就在治水工作即将完成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再次降临。看着天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小涛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立刻组织百姓和工人加固堤坝,做好防范措施。暴雨如注,河水迅速上涨,浑浊的浪头拍打着堤坝,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大家稳住,千万别慌!哪里有缺口,赶紧补上!”小涛大声喊道,声音在暴雨中显得有些微弱。韦小宝也带着人四处巡查,一旦发现险情,立即组织人手抢险。
在这危急时刻,所有人都齐心协力,与洪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经过几个时辰的奋战,暴雨终于停歇,堤坝在众人的努力下保住了。看着逐渐退去的洪水,小涛、韦小宝和百姓们相拥而泣,连日来的疲惫、紧张和担忧,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劫后余生的喜悦。
水患终于得到了治理,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正常。小涛和韦小宝看着重新焕发生机的江南,心中满是欣慰。他们知道,这次抗洪救灾的胜利,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更离不开百姓们的信任与支持。而他们与江南百姓共同经历的这场生死考验,也将成为一段难忘的记忆,永远铭刻在彼此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