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海防筹备
咸涩的海风裹挟着腥气扑面而来,小涛与韦小宝勒住缰绳,眼前是一片破败的海防景象。暮色中的港湾里,几艘战船歪斜地停泊着,船身的漆皮斑驳脱落,桅杆上的帆布残破不堪,在风中无力地飘动,仿佛随时都会被撕裂。岸边的营地里,士兵们无精打采地闲逛,武器随意摆放,训练场上杂草丛生,一片荒废之态。
“这就是大清的海防?如此模样,如何抵御外敌?”小涛皱着眉头,眼中满是忧虑。
韦小宝眯起眼睛,扫视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暗自盘算。他深知,在这风云变幻的沿海地带,海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倭寇时常侵扰,西方列强也在海上蠢蠢欲动,若是海防不固,大清的沿海疆土将岌岌可危。
“小涛,看来咱们得大干一场了。”韦小宝眼神坚定,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先从招募人手开始吧。这沿海一带,渔民众多,他们熟悉水性,要是能把他们招募进来,定能增强海防力量。”
两人当即行动,在沿海各村落张贴告示,以优厚的待遇招募渔民加入军队。起初,渔民们大多心存疑虑,他们世代以打渔为生,虽然饱受倭寇骚扰之苦,但对于参军打仗,还是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韦小宝亲自走村串户,向渔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乡亲们,倭寇烧杀抢掠,咱们的日子过得提心吊胆。如今朝廷重视海防,只要大家加入军队,不仅能拿到丰厚的军饷,还能保卫家园,让倭寇不敢再来侵犯!”他一边说,一边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银钱,展示给渔民们看。
在他的努力下,不少渔民开始心动。一位年长的渔民站出来说道:“韦大人,我们也想保卫家园,可我们只会打渔,哪会打仗啊?”
“这个大家不用担心!”小涛接过话头,“我会亲自教大家水上作战技巧,只要肯学,保准大家都能成为厉害的战士!”
就这样,在两人的劝说下,越来越多的渔民报名参军。短短几天时间,就招募了数千人。小涛立即着手安排训练,他根据渔民们擅长水性的特点,制定了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案。
训练场上,小涛站在高处,大声喊道:“大家听好了!在水上作战,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平衡,灵活应变!”他示范着在摇晃的木板上快速移动,“你们看,就像这样,利用身体的重心,迅速躲避敌人的攻击!”
渔民们认真地学习着,从最基础的水上站立、划桨开始,逐渐练习水上格斗、使用兵器。一开始,不少人在水中跌跌撞撞,甚至呛水,但在小涛的耐心指导下,大家进步神速。
与此同时,韦小宝将目光投向了破旧的战船。他带着工匠们登上战船,仔细检查每一处细节。“这些战船年久失修,不仅航速慢,而且防御能力极差。必须尽快改良!”韦小宝说道。
工匠们围在一起,商讨改良方案。有人提议更换更坚固的木材,有人建议重新设计船帆,以提高航速。韦小宝沉思片刻后说:“除了这些,咱们还要加装火器。有了火器,在海战中就能占据更大的优势!”
于是,一场战船改良工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工匠们日夜赶工,从附近的山林中砍伐优质木材,替换掉腐烂的船板;重新缝制结实的帆布,安装新的桅杆;在战船的甲板上安装火炮和火枪,还设置了专门的弹药存放处。
然而,改良战船所需的材料和火器数量庞大,当地的资源远远不够。这时,韦小宝想到了自己的商业网络。他立即派人前往海外,利用自己在南洋、西洋的生意伙伴,购买先进的航海仪器和武器图纸。
“一定要挑选最先进的东西,钱不是问题!”韦小宝对派出去的人叮嘱道,“咱们大清的海防,就靠这些宝贝了!”
在等待海外物资的日子里,小涛的训练也从未间断。他时常组织士兵们进行模拟海战,让大家在实战中积累经验。“注意队形!保持距离!火炮准备!”训练场上,小涛的指挥声回荡着,士兵们按照指令,驾驶着战船,进行着激烈的“战斗”。
不久后,海外采购的物资终于抵达。一箱箱精密的航海仪器,一张张详细的武器图纸,让众人眼前一亮。工匠们按照图纸,开始仿制更先进的火器,将其安装在战船上。同时,利用新的航海仪器,对战船的导航系统进行升级,使战船在海上航行更加精准、安全。
随着筹备工作的推进,海防力量逐渐强大起来。新招募的士兵们经过训练,已经能熟练掌握水上作战技巧;改良后的战船焕然一新,航速更快,火力更猛。
一天傍晚,小涛和韦小宝站在海边的高台上,看着训练归来的战船和士兵,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小涛,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韦小宝感慨道,“如今这海防,总算是有了点样子。不过,咱们还不能放松,未来还有更多挑战等着我们。”
小涛点点头,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没错!有了这些力量,咱们定能守护好这一片海域,让大清的海防固若金汤!”
在他们的努力下,沿海的防御体系逐渐完善,一支强大的海防军队已然成型。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更大的危机正在海上悄然逼近,一场惊心动魄的海战即将拉开帷幕……
随着战船改良和士兵训练工作的深入,海防筹备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韦小宝深知,仅仅依靠现有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要想在未来的海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
他首先着手解决的是军粮供应问题。沿海地区虽然渔业资源丰富,但要满足庞大军队的日常需求,仅靠捕鱼是远远不够的。韦小宝派人深入内陆,与各地的粮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源源不断的粮食能够运往海防营地。同时,他还在沿海地区建立了多个粮仓,储存足够的粮食,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粮食是军队的命脉,一刻也不能疏忽。”韦小宝对负责粮草管理的官员说道,“要定期检查粮仓,防止粮食发霉、被盗,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用到刀刃上。”
除了粮食,武器弹药的供应和维护也是重中之重。韦小宝专门设立了一个兵工厂,组织工匠们日夜赶工,生产各种火器和冷兵器。同时,他还从海外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武器的质量和产量。
“这些火器威力巨大,但也需要精心维护。”韦小宝在视察兵工厂时对工匠们说,“每一件武器在使用后都要及时清理、保养,确保在关键时刻不会出现故障。”
在训练方面,小涛也在不断创新。他发现,仅仅进行常规的水上作战训练已经不能满足实战的需求。于是,他开始组织士兵们进行夜间训练、恶劣天气下的训练,以及不同战船之间的协同作战训练。
“战场的情况瞬息万变,我们不能只在风和日丽的时候训练。”小涛在一次动员会上对士兵们说,“只有经历过各种艰难的环境,才能在真正的战斗中临危不惧,取得胜利!”
夜晚的海面上,月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战船的甲板上,士兵们手持火把,在黑暗中进行着紧张的训练。他们要学会在视线受限的情况下,准确地瞄准目标,发射火器;要学会在海浪汹涌的情况下,保持战船的稳定,进行战斗。
随着训练的深入,士兵们的战斗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能做到有条不紊。
然而,就在海防筹备工作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一个坏消息传来。有密探报告,一伙倭寇正在集结兵力,准备对沿海地区发动大规模的袭击。
“来得正好!”韦小宝得知消息后,非但没有惊慌,反而露出了一丝兴奋的笑容,“咱们筹备了这么久,就是为了这一刻。是时候检验一下我们的成果了!”
小涛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制定作战计划。他根据倭寇的特点和可能的进攻路线,将战船分成几个小组,分别部署在不同的海域。同时,他还安排了一部分士兵在岸边埋伏,准备对登陆的倭寇进行夹击。
“倭寇擅长突袭,我们要以静制动。”小涛在会议上分析道,“等他们进入我们的伏击圈,再一举将其歼灭!”
在等待倭寇到来的日子里,整个海防营地都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士兵们日夜巡逻,战船随时待命,只等一声令下,便冲向战场。
终于,在一个乌云密布的夜晚,倭寇的船队出现了。他们乘着夜色,悄悄地靠近海岸,企图发动突然袭击。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是早已严阵以待的大清海防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