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原创短篇小说 > 我和韦小宝是兄弟
本书标签: 原创短篇  百味人生 

功成名就

我和韦小宝是兄弟

第四十四章:功成身退

紫禁城的琉璃瓦在晨光中泛着金芒,乾清宫内却弥漫着淡淡的离愁。康熙皇帝亲手将两杯御酒斟满,琥珀色的琼浆在白玉杯中微微晃动,倒映着他眼底复杂的神色。击退海外势力与剿灭神龙教的捷报传来不过月余,小涛与韦小宝再次递上辞呈,这已是他们第三次请辞归乡。

"二位爱卿当真不再考虑?朕已命工部在京城为你们修建府邸,良田千顷、黄金万两..."康熙话音未落,韦小宝便笑嘻嘻地打断:"皇上,您就饶了小桂子吧!京城再好,也比不上江南的醉仙楼啊!"他伸手挠挠头,故意做出一副馋猫模样:"前儿在御膳房尝了江南厨子做的蟹粉小笼,夜里做梦都在流口水呢!"

小涛则单膝跪地,神色诚恳:"臣等本是江湖草莽,承蒙皇上厚爱委以重任。如今外患已除,收复台湾指日可待,臣实在不愿再居庙堂。"他顿了顿,目光中带着几分眷恋:"这些年南征北战,臣也想回家看看爹娘,过些安稳日子。"

康熙望着这两位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的臣子,良久,轻叹一声。他从案几上拿起两枚金灿灿的免死金牌,上面"如朕亲临"四字苍劲有力:"既如此,这金牌你们收下。他日若有难处,可持此牌面见朕。"说罢,他亲手将金牌分别挂在小涛与韦小宝颈间。

临别那日,京城百姓自发夹道相送。小涛与韦小宝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跟着一队护卫,满载着康熙赏赐的珍宝。但他们最看重的,却是康熙御赐的一块匾额——"侠之大者"。这块匾额,是对他们这些年功绩的最高褒奖。

半月后,江南小镇的醉仙楼重新开张。酒旗在春风中猎猎作响,"醉仙楼"三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涛与韦小宝站在门口,迎接着来往宾客。此时的醉仙楼早已今非昔比,三层楼阁雕梁画栋,二楼雅间还增设了戏台。更引人注目的,是门口那块康熙御赐的匾额,引得无数文人墨客驻足观赏。

生意最红火时,醉仙楼一日能接待上千食客。小涛亲自调配的"侠义酒",入口绵柔、回味悠长,成了江南一绝。韦小宝则发挥他的经商天赋,不仅将醉仙楼的生意拓展到周边州县,还开起了连锁酒馆。两人分工明确,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将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

一日晌午,酒馆来了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约莫十二三岁,瘦得皮包骨头,却死死攥着半块冷硬的馒头。小涛见状,立刻让人端来热菜热饭,还亲自为少年盛了碗鸡汤:"孩子,慢慢吃,不够还有。"少年狼吞虎咽地吃完,突然扑通一声跪下:"恩人,我愿做牛做马报答您!"

原来,少年名叫阿福,父母双亡后流浪街头,靠乞讨为生。小涛扶起少年,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从那以后,醉仙楼陆续收留了许多像阿福这样的孤儿。小涛专门腾出后院的几间屋子,请来先生教孩子们读书识字,还亲自传授他们武艺。

这些孩子中,最让小涛头疼的当属小宝。这孩子聪明伶俐,却调皮捣蛋,经常带着小伙伴们爬树掏鸟窝、下河摸鱼。有一次,小宝带着几个孩子把后院的鸡追得满院子跑,鸡毛乱飞,气得厨子举着菜刀要"教训"他们。最后还是小涛出面解围,罚他们打扫一个月的院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在醉仙楼里茁壮成长。他们不仅学会了读书写字、拳脚功夫,更懂得了知恩图报、行侠仗义。每逢年节,孩子们会亲手制作礼物送给小涛和韦小宝,还会表演自编的节目,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再说韦小宝,他的七位美妻各有千秋:建宁公主娇蛮可爱,双儿温柔体贴,苏荃聪慧能干,方怡外冷内热,沐剑屏天真烂漫,曾柔温婉善良,阿珂倾国倾城。七位夫人相处融洽,将韦府打理得井井有条。平日里,她们或是在花园中赏花作画,或是聚在一起切磋厨艺,倒也其乐融融。

而小涛与韦小宝的妹妹韦林儿的缘分,则始于一场意外。那日,韦林儿在河边浣衣,不慎落入水中。正巧小涛路过,纵身跳入河中将她救起。望着怀中面色绯红、娇喘吁吁的韦林儿,小涛的心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跳动。此后,两人接触渐多,感情也愈发深厚。在韦小宝的撮合下,小涛与韦林儿终成眷属。

成亲那日,醉仙楼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康熙得知消息,特意派人送来贺礼,还下旨赐婚。婚礼上,小涛牵着韦林儿的手,望着满堂宾客,心中满是幸福。他知道,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平淡、温馨、自由自在。

春去秋来,醉仙楼的生意愈发红火,收养的孤儿也越来越多。小涛与韦小宝时常坐在二楼雅间,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望着后院嬉笑打闹的孩子们,相视一笑。曾经金戈铁马的岁月仿佛已经遥远,如今的他们,不过是江南小镇上两个普普通通的生意人,守着家人,守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宁静。

每当夜幕降临,醉仙楼的灯火亮起,宛如夜空中最温暖的星光。这里,承载着小涛与韦小宝的江湖梦,也见证着他们功成身退后的幸福人生。而他们的故事,也在江南的烟雨朦胧中,被人们口口相传,成为一段佳话。

上一章 奇谋退敌 我和韦小宝是兄弟最新章节 下一章 神秘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