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江湖传说
暮色笼罩的扬州城,说书人的惊堂木重重拍在八仙桌上,茶馆里顿时鸦雀无声。“列位看官!话说那日时空倒悬,天裂九道黑缝,黑衣组织的妖物倾巢而出——”老者抚着雪白的胡须,三角眼里精光闪烁,“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两位英雄横空出世!”
台下茶客们齐刷刷往前倾身,有人碰翻了茶盏也浑然不觉。二楼雅间的窗棂微微晃动,几个身着短打的少年屏住呼吸,连屋檐下栖息的麻雀都被说书声惊得扑棱棱乱飞。
“那位姓韦的英雄,腰间双枪快如闪电!”说书人突然从袖中抽出两把木制短枪,在空中划出凌厉弧线,“哒哒哒三声枪响,三只骷髅妖的脑袋就像熟透的西瓜般炸裂!再看小涛将军,掌中长剑化作金色游龙,直取那黑衣首领的咽喉——”
话音未落,茶馆后门突然挤进个十来岁的孩童,手里攥着本皱巴巴的话本,扯着嗓子喊道:“我爹说,小涛将军还会用现代兵法!把八旗铁骑耍得团团转!”哄笑声中,角落里的老秀才推了推圆框眼镜,慢条斯理道:“这《双侠平乱传》我看过,其中阵法推演,确有诸葛武侯遗风。”
随着说书人的讲述,扬州城的夜空仿佛被撕开了时空的帷幕。在百姓们的口耳相传中,小涛和韦小宝的故事不断被赋予新的色彩。有人说小涛的佩剑能斩断时空,剑锋所指之处,妖魔鬼怪无所遁形;也有人传言韦小宝的双枪是天上的流星所化,开枪时会响起龙吟之声。
这些传说很快从市井茶馆传到了朝廷庙堂。紫禁城的御书房内,年轻的皇帝将《双侠记》话本重重拍在龙案上,龙目圆睁:“此等奇人,若能为朕所用......”一旁的老太监躬身道:“陛下,坊间传闻,那位小涛将军在明朝也是战功赫赫,还创办了新式军校......”皇帝摩挲着下巴,眼中闪过一丝思索。
江南的戏台上,《时空义侠传》的梆子戏正在上演。旦角饰演的韦林儿一袭红裙,手持软剑与妖魔周旋,身姿婀娜却不失英气;武生扮演的小涛踩着高跷,做出凌空劈剑的动作,引得台下叫好声连连。戏服上的亮片在烛光下闪烁,恍若时空交错的星光。
远在千里之外的武当山上,掌门真人将一众弟子召集到紫霄殿前。“你们可知,为何近日江湖上涌现出许多行侠仗义的少年?”真人负手而立,望着云雾缭绕的群山,“皆因小涛、韦小宝二位义士,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让天下人知晓,侠之大者,当守家国、护苍生。”年轻弟子们听得热血沸腾,纷纷握紧了腰间的佩剑。
在扬州最大的书坊里,《双侠平乱记》的雕版正在紧张赶制。掌柜的亲自监督,一边擦拭着额头的汗水,一边催促工匠:“快些!快些!这月已经加印十次了,还是供不应求!”书坊外,各地书商排起了长队,有人甚至愿意出双倍价钱预定新书。
随着故事的传播,江湖上悄然兴起了一股新风气。年轻的侠客们不再执着于单打独斗,而是效仿小涛,组建起行侠仗义的联盟。京城郊外的破庙中,十几个少年围坐在一起,中间供奉着小涛和韦小宝的画像。“我们就叫‘双侠盟’!”为首的少年举起酒碗,“以两位前辈为榜样,铲奸除恶,守护百姓!”
扬州漕帮的码头,帮主召集全帮兄弟训话:“从今日起,但凡欺凌弱小、走私违禁之物的勾当,一概不许做!咱们漕帮,也要做小涛将军那样的豪杰!”台下数千帮众齐声应和,声震云霄。
在书院的课堂上,先生指着墙上的《双侠传》壁画,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小涛将军不仅武功高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心怀天下,将现代知识引入古代,造福万民。你们当以他为楷模,学文习武,将来报效国家。”学生们纷纷点头,眼中满是崇敬。
时光流转,小涛和韦小宝的故事愈发传奇。有人说在月圆之夜,能看见两位英雄在云端并肩而立;也有人声称在边关战场,曾见过小涛将军的幻影,手持长剑,带领士兵击退外敌。这些真假难辨的传说,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江湖的夜空。
而在故事的起点,扬州城的茶馆里,说书人依然在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传奇。每当惊堂木落下,总会有少年握紧拳头,眼中闪烁着向往的光芒。小涛和韦小宝或许不曾想到,他们的一次冒险,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千层浪,成为了无数人心中永恒的英雄传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踏上匡扶正义、守护家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