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卢浮宫展览中心的晨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穹顶洒在展厅内,昨夜因《澄玥》演出而沸腾的空间,此刻仍萦绕着艺术爱好者们的赞叹声。温以桁正低头调试着水晶钢琴的音准,琴键上的阳光折射出细碎的光斑,林澄玥则坐在一旁的休息椅上,翻看着手记里观众留下的反馈卡片,指尖偶尔会在写满溢美之词的卡片上轻轻停顿。
“温先生,林小姐,冒昧打扰。” 一道温和的声音自身后响起,两人同时转头,看到一位身着得体西装、手持银色名片夹的男士站在面前,名片上 “国际艺术交流协会秘书长 —— 费德里克” 的字样格外醒目。费德里克递过名片,眼中满是欣赏:“昨晚你们的《澄玥》让整个展览焕发生机,协会希望能邀请你们参与‘全球艺术巡展计划’,将这份东方艺术之美带到更多国家。”
林澄玥接过名片的手微微一顿,与温以桁交换了一个惊喜的眼神。“全球巡展?” 温以桁放下手中的调音工具,语气中难掩期待,“不知这个计划具体是怎样的安排?” 费德里克笑着坐到他们对面,取出一份精致的画册:“巡展将在纽约、伦敦、东京等十二个城市举办,每个城市会停留两周,你们需要根据当地文化特色,对《澄玥》进行适度改编,同时还要举办大师课,与当地艺术院校交流。”
画册里夹着一份详细的行程表,标注着每个城市的展览场馆与合作机构,其中东京站的合作方,正是林澄玥年少时向往的东京舞蹈学院。“东京舞蹈学院……” 她轻声念出这个名字,指尖摩挲着画册上的学院照片,记忆忽然回到十七岁,那时她曾将这所学院的海报贴在房间墙上,却因一场误会错失了报考机会。
温以桁注意到她眼中的动容,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对费德里克说:“我们需要时间梳理现有工作,但对这个计划非常感兴趣。” 费德里克点点头,留下一份合作意向书:“我会在巴黎停留三天,期待你们的答复。另外,还有几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基金负责人也想与你们见面,他们很愿意为你们的创作提供资金支持。”
接下来的两天,温以桁和林澄玥马不停蹄地与各方洽谈。在与 “欧洲艺术发展基金” 负责人会面时,对方提出愿意全额资助他们的巡展创作,条件是在作品中融入更多跨文化元素。“我们希望看到东方音乐与西方现代舞的碰撞,比如在伦敦站的演出中,加入莎士比亚戏剧的意境。” 负责人说着,递来一份初步的创作建议。
林澄玥看着建议,陷入沉思。她一直认为舞蹈应忠于本心,但若能通过跨文化融合让更多人理解东方艺术,或许也是一种突破。温以桁看出她的犹豫,接过建议书仔细研读后说:“我们可以尝试,但需要保留《澄玥》的核心情感,不能为了融合而失去作品的灵魂。” 这个想法得到了负责人的认可,双方很快达成初步共识。
第三天傍晚,他们来到费德里克的办公室,递上签好的合作意向书。费德里克翻看时,忽然笑着说:“其实还有一个惊喜要告诉你们,东京舞蹈学院特意发来邀请,希望你们在巡展期间,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为学生们授课。”
林澄玥听到这话,眼眶瞬间湿润。她低头看着手中的意向书,忽然觉得所有的等待与坚持都有了意义。温以桁握住她的手,轻声说:“这是你应得的,当年的遗憾,现在终于可以弥补了。”
离开办公室时,巴黎的暮色正浓,塞纳河上的游船闪烁着灯火。林澄玥靠在温以桁身边,看着河面倒映的星光:“还记得小时候,你说要带我去看世界上最好的舞台吗?现在我们真的做到了。” 温以桁点头,从口袋里取出一枚小小的音符吊坠,挂在她的项链上:“这是用制作水晶钢琴剩下的材料做的,以后不管我们走到哪个城市,看到它就像看到我在你身边。”
林澄玥抚摸着吊坠,忽然想起展览开幕前,温以桁曾对她说:“艺术的意义不仅在于展现美,更在于连接人心。” 如今他们即将踏上全球巡展的旅程,不仅是为了实现梦想,更是为了用音乐与舞蹈,搭建起不同文化间的桥梁。
夜色渐深,两人并肩走在巴黎的街头,身影被路灯拉得很长。他们知道,这场国际合作只是艺术道路上的新起点,未来还会有更多挑战与惊喜,但只要彼此相伴,就有勇气探索更广阔的天地,让《澄玥》的旋律与舞姿,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