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雨和其他几位团队成员立刻围了过来。陈开明指着屏幕上的一组数据:"看这里,每次攻击的时间间隔、入侵深度、甚至连接点选择,都遵循着一种变形的非线性方程。这不是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性,而是有人为设计的算法。"
"您的意思是,我们可以预测下一次攻击?"林小雨睁大了眼睛。
"不仅如此,"陈开明摘下眼镜,揉了揉疲惫的眼睛,"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全预测系统,一个基于行为学和数学模型的'隐形堡垒'。"
第二天,陈开明向国家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提交了他的设想——一个全新的网络防御系统,不再仅仅被动防御,而是通过预测攻击者的思维模式,提前布置防线,甚至反向追踪。
"这个设想很大胆,但实现难度呢?"会议室里,一位军方代表问道。
"难度很大,"陈开明坦言,"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开发前所未有的算法,甚至可能需要重新设计计算架构。"
"时间呢?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进展如何?"
"至少需要三年。至于其他国家..."陈开明停顿了一下,"据我所知,还没有类似的系统投入使用,但'暗影'组织背后的支持者显然已经走在了前面。"
会议室沉默了片刻,主持会议的高级官员最终点了点头:"陈教授,国家会全力支持你的研究。但请记住,这是最高机密,除了这个房间里的人,不要向任何人透露细节。"
就这样,代号为"水晶墙"的项目正式启动了。
陈开明的团队被安置在一个隐蔽的地下设施中,配备了国内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团队成员从最初的十几人扩大到近百人,包括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心理学专家,甚至还有语言学家。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困难也接踵而至。
"陈教授,按照现有的计算能力,我们的模型至少需要三十六小时才能成一次整预测。"系统架构师王明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报告,"而'暗影'的攻击周期是不到二十四小时。"
"那就改变计算方式。"陈开明沉思后说道,"不要试图处理所有数据,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筛选机制,优先处理最可能包含攻击模式的数据。"
"但这可能会漏掉一些攻击痕迹。"王明显得有些担忧。
"任何防御系统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美,"陈开明平静地说,"关键是找到平衡点——足够快速,同时足够准确。"
随着项目的推进,陈开明的工作强度越来越大。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实验室里,连最基本的家庭聚会都无法参加。他的妻子曾经抱怨:"你就像是被那个项目吞噬了一样。"
更困难的是,由于项目的绝密性质,陈开明甚至不能向妻子解释自己在做什么。外界只知道他在参与一个"重要的国家科研项目",但具体内容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