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原创短篇小说 > 从法条困难户到律政精英
本书标签: 原创短篇  升级  学生     

第3章

从法条困难户到律政精英

通过这三个步骤,我发现自己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变得前所未有的深刻。我不仅仅记住了条文的文字,更理解了它背后的逻辑和应用场景。

接下来,我将详细拆解这三个步骤,并结合一些更复杂的法律条文为例,说明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场景复述法”。

步骤一:分块与拆解

这一步的关键是找到条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将它们作为划分块的依据。通常,法律条文会包含:

主体: 谁?(公民、法人、当事人一方等)

行为: 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设立、变更、终止、履行、不履行等)

对象: 行为作用于什么?(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合同义务、标的物等)

状态/条件: 在什么情况下?(符合约定、不符合约定、依法成立等)

后果/责任: 会产生什么结果?需要承担什么?(设立权利义务、承担责任、合同无效等)

具体内容: 责任的具体形式是什么?权利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继续履行、赔偿损失、请求支付价款等)

以《***》第一百四十四条为例:“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拆解:

块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主体)

块2: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 + 对象)

块3:无效(后果)

再看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拆解:

块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状态/条件)

块2:民事法律行为(对象)

块3:无效(后果)

块4: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例外条件)

块5:除外(例外结果)

在分块时,可以尝试用不同的颜色或符号标记不同的部分,帮助视觉记忆和理解。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麻烦,但熟练之后,你会发现这能帮助你快速抓住条文的精髓。

步骤二:穿线与关联

这一步是建立块与块之间的逻辑联系。常见的逻辑关系有:

因果关系: 因为A,所以B。(违反规定 → 无效)

并列关系: A和B。(继续履行、补救措施、赔偿损失)

总分关系: A是总,包括B、C、D。(违约责任包括…)

条件关系: 如果A,则B。(如果违反规定,则无效)

转折关系: A,但是B。(无效,但是有例外)

回到《***》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

块1(违反强制性规定)是原因,块2(民事法律行为)是对象,块3(无效)是结果。逻辑线索是:因为违反强制性规定,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块4(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无效)是例外条件,块5(除外)是例外结果。逻辑线索是:但是存在一种情况,即使违反了强制性规定,如果该规定本身不导致无效,那么行为就不是无效的。

上一章 第2章 从法条困难户到律政精英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