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眶有些湿润。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对自己的否定中,觉得那段失败的经历证明了我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而现在,他的一句话,就将我从那种阴影中拉了出来。
第一次咨询结束后,我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回家的路上,我甚至哼起了歌。
我按照沈清远的建议,开始尝试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我记录下自己的负面情绪,分析它们的来源,然后尝试用更积极的想法去替代它们。我也开始练习深呼吸和冥想,来缓解焦虑情绪。
慢慢地,我的失眠情况有所改善,焦虑情绪也减轻了不少。我甚至开始尝试去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虽然还是有些紧张,但不再像以前那样害怕。
在这个过程中,我每周都会去沈清远那里进行一次咨询。在咨询室里,我可以毫无保留地向他倾诉我的困扰,他总是能给我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
除了咨询,我们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增多。有时候,我会通过微信向他咨询一些问题,他也会很快回复。有时候,他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心理学的文章,我也会去阅读。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对沈清远的感情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再是当年那种盲目的迷恋,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欣赏和喜欢。我喜欢他的专业,喜欢他的耐心,喜欢他的善良。
一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他发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只可爱的猫咪。我忍不住在下面评论:“沈医生,你养猫了吗?好可爱!”
他很快回复:“是啊,工作室养了一只,叫小布丁。”
“原来叫小布丁啊,名字真可爱。”
“如果你喜欢猫,下次来咨询可以和小布丁玩。”
我的心跳又开始加速了。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也在向我靠近?
下次咨询的时候,我特意穿了一件我喜欢的裙子,还化了淡妆。来到工作室,我一眼就看到了小布丁,它正慵懒地趴在沙发上晒太阳。
“小布丁,过来。”沈清远叫了一声,小布丁慢悠悠地走了过来。
我蹲下身,轻轻地摸了摸小布丁的头,它发出了舒服的咕噜声。
“它很喜欢你。”沈清远笑着说。
“我也喜欢它。”我抬起头,对上他的目光。
那天的咨询进行得很顺利。结束的时候,我犹豫了一下,还是鼓起勇气问道:“沈医生,下周我可以带一些猫零食过来吗?”
他愣了一下,然后笑了,“当然可以。小布丁会很高兴的。”
“那就这么定了。”
从那天起,我每次去咨询都会带一些猫零食。小布丁看到我就会主动跑过来撒娇。而沈清远,也会在咨询结束后,和我一起和小布丁玩一会儿。
我们的关系,在和小布丁的互动中,变得越来越亲近。我们开始聊一些和咨询无关的话题,比如电影、音乐、旅行。我发现我们有很多共同的兴趣爱好。
一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最近压力有点大,想出去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