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最高统帅部下令通过拉多加湖开辟补给线路。在冰封的湖面上,苏军工兵冒着德军的空袭,日夜不停地工作,建立了一条生命之路。
"我们称它为'生命之路',"茹可夫对政委说,"但实际上,这是一条死亡之路。每运送一吨物资进城,就要付出数条生命的代价。"
卡车在冰上行驶,随时可能坠入冰冷的湖水中。德军的轰炸机不断攻击这条脆弱的补给线,但苏军士兵依然顽强地坚持着。
5
1942年1月,列宁格勒迎来了战争以来最寒冷的冬天。温度降至零下40度,许多人在睡梦中被冻死。
城市的供暖系统全崩溃,居民们开始烧家具、书籍,甚至是地板来取暖。博物馆的珍贵藏品被小心地转移到地下室保存,但许多文化遗产依然遭到了破坏。
在城市的中心医院,医生米哈伊尔·彼得罗夫连续工作了36小时,试图挽救因饥饿和寒冷而生病的平民。
"我们的药品已经用了,"一名护士向他报告,"而且已经三天没有电力了。"
彼得罗夫疲惫地点点头,继续在昏暗的蜡烛光下进行手术。他的手冻得几乎失去知觉,但他知道,如果停下来,更多的人会死去。
与此同时,德军也在遭受折磨。希特勒拒绝接受失败,继续要求军队进攻,但士兵们的士气已经跌至谷底。
"我们的补给车队又被游击队袭击了,"德军连长汉斯向上级报告,"损失了三辆卡车和十二名士兵。"
曼施泰因意识到,局势正在失控。他再次请求柏林允许撤退重组,但得到的回复依然是坚守阵地,等待春季再发动总攻。
在列宁格勒以北的森林中,苏军游击队正在积极行动,打击德军的补给线。年轻的游击队员娜塔莎带领着一支小分队,专门袭击德军的粮食运输车。
"今晚我们要袭击普里亚特诺耶村附近的德军补给站,"娜塔莎对队员们说,"情报显示他们刚刚接收了一批冬季服装和燃料。"
在漆黑的夜色掩护下,娜塔莎和她的队员悄悄接近了德军的补给站。通过精心策划的突袭,他们成功地炸毁了两个燃料库,并带走了大量的食物和药品。
这些小规模的胜利虽然无法改变战争的大局,但却极大地鼓舞了列宁格勒居民的士气。每一次从德军手中夺取的物资,都意味着更多的市民可以多活几天。
6
1942年中期,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德军无法突破列宁格勒的防线,而苏军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将德军彻底驱逐。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战略形势开始对苏联有利。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让德军不得不将部分兵力从列宁格勒战线撤走,用于南线的防御。
茹可夫看到了机会:"现在是时候打破围城了。"
1943年1月12日,苏军发动了"火花行动",试图打破列宁格勒的围城。经过激烈的战斗,苏军终于在城市南部开辟了一条8公里宽的走廊,虽然仍在德军炮火的射程内,但这至少提供了一条更可靠的补给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