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似乎并不在意这些进谗,依然常常召我入宫,询问各种新奇玩意。他特别喜欢我手机里的古典音乐,常常要我反复播放那几首还有电量时下载的曲子。
"先生,这音乐如天籁一般,可有办法在宫中复制?"一天,沉浸在巴赫的大提琴组曲中的徽宗问道。
我摇摇头:"陛下,这需要特殊的乐器和技艺,恐怕一时难以实现。"
徽宗不死心,召来宫中乐师,让我指导他们尝试模仿。结果自然是徒劳的,但这一过程却让我认识了一个人——宫中年轻的乐师赵良。
赵良二十出头,相貌普通,但眼神格外明亮。他对音乐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常常一整天不吃不喝地练习琴技。当他第一次听到手机里播放的巴赫时,整个人都呆住了,眼中泛起泪光。
"这就是仙乐吗?"他轻声问我,声音颤抖。
"不,"我说,"这是人间之乐,只是来自不同的地方。"
从那以后,赵良常常找我讨论音乐。我们很快成为朋友。通过他,我了解到宫中的诸多内幕,包括蔡京一派如何操控朝政,以及边境的金国如何日渐强大,虎视眈眈。
"陛下只顾赏玩,把大权都交给了蔡太师。"一天,赵良忧心忡忡地对我说,"朝中清流都被排挤,边关告急也无人理会。再这样下去,大宋危矣。"
我沉默不语。历史的轨迹正如我所知道的那样展开。金国在崛起,宋廷在腐朽,灾难正一步步逼近。
我该怎么做?告诉徽宗他将会成为亡国之君?试图改变历史进程?但我连自己的命运都难以掌控,又如何改变一个王朝的覆灭?
这一天,宫中突然传来消息,说金国使者到访。徽宗召集文武百官接见,我被安排在侧室旁听。
金国使者气势汹汹,提出一系列苛刻条件,包括增加岁贡、割让边境土地等。朝臣们议论纷纷,有主战的,有主和的,最终还是蔡京的意见占了上风——暂时妥协,以换取和平。
使者离开后,徽宗突然宣布退朝,独自一人来到了我的住处。
"先生,你觉得朕该如何应对金国?"他罕见地询问起政事。
我犹豫再三,终于决定试探性地提醒:"陛下,金国野心勃勃,妥协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应当早做防备,加强边防,选拔忠良,才能保大宋国祚绵长。"
徽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但很快又换了话题,开始讨论新建的御花园。我心中叹息,知道我的话并未真正入耳。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在皇宫中的地位逐渐稳固,成为徽宗身边的一个特殊存在——既不是臣子,也不是朋友,而是一个能带来新奇玩意和想法的"异人"。宫中上下对我的态度也逐渐从敌视变成了好奇和尊重,只有蔡京一派始终对我怀有戒心。
徽宗的荒唐事迹越来越多,他热衷于收集奇石异兽,沉迷绘画和音乐,几乎不理朝政。我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提醒他注重国政,但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