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一路向北,终于抵达了北平。陈博文和方欣雨下了车,望着这座古老而又充满希望的城市,心中满是憧憬。北平的街头,人来人往,各种进步的标语和传单随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激昂的气息。
两人找了个小旅馆住下,简单收拾了一番后,便决定出去打探消息。走在北平的街头,方欣雨看着街边的学生们举着标语游行,心中一阵激动:“这里的氛围和上海不一样,大家都在为自由而努力。”陈博文点点头:“我们也不能闲着,得找到组织,为自由平等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一个进步学生的秘密联络点。走进联络点,里面的学生们正在热烈地讨论着局势。看到陈博文和方欣雨,一个戴眼镜的学生警惕地问道:“你们是谁?怎么找到这里的?”陈博文连忙解释:“我们是从上海来的,想加入你们,一起为自由而战。”
学生们听了他们的经历,纷纷表示欢迎。联络点的负责人李学长热情地握住他们的手:“欢迎你们,有了你们的加入,我们的力量又壮大了。”陈博文和方欣雨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力量。
然而,危险也在悄然逼近。督军府已经通知了北平的军阀势力,要他们密切关注陈博文和方欣雨的动向。北平的军阀们派出了特务,在城里四处搜寻他们的踪迹。
一天,陈博文和方欣雨正在联络点和学生们讨论下一步的行动,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嘈杂声。李学长脸色一变:“不好,可能是特务来了,大家快躲起来!”学生们迅速将文件和传单藏好,躲进了暗室。
特务们冲进联络点,四处搜查。一个特务发现了暗室的入口,冷笑道:“里面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快出来投降!”陈博文握紧拳头,低声对方欣雨说:“等会儿我出去引开他们,你找机会逃走。”方欣雨坚决地摇摇头:“不,我们一起面对。”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学生们的呼喊声。原来,其他进步学生得知联络点被包围,赶来支援。特务们见状,有些慌乱。陈博文和方欣雨抓住机会,从暗室里冲了出来,和学生们一起与特务展开了搏斗。
混乱中,陈博文和方欣雨相互扶持,终于突出了重围。他们知道,在北平的斗争才刚刚开始,他们必须更加小心谨慎,为了自由平等的理想继续奋斗,同时也要躲避军阀势力的追捕,在这风云变幻的北平城寻找生机。
突出重围后,陈博文和方欣雨跟着学生们转移到了另一个秘密据点。据点里,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着这次的遭遇。李学长皱着眉头说:“看来军阀势力已经盯上我们了,我们的行动必须更加隐蔽。”
方欣雨看着大家疲惫却坚定的眼神,站起身来:“我们不能被吓倒,越是危险,我们越要为自由而战。”陈博文也点点头:“对,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轻易放弃。”学生们纷纷表示赞同,气氛变得热烈起来。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陈博文和方欣雨主动承担起了散发进步刊物和组织小型集会的任务。他们乔装打扮,穿梭在北平的大街小巷,将自由平等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
一天,他们在一个小巷子里遇到了一个卖报的小男孩。小男孩看到他们,眼睛一亮:“哥哥姐姐,我也想为自由出一份力。”陈博文和方欣雨相视一笑,陈博文蹲下身子,摸了摸小男孩的头:“好,那你帮我们把这些传单夹在报纸里,卖给更多的人。”小男孩高兴地点点头,接过传单,迅速地夹进报纸里。
随着他们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由平等的理念,北平的进步力量也在不断壮大。然而,军阀势力的打压也越来越残酷。他们查封了许多进步书店和联络点,逮捕了不少学生。
陈博文和方欣雨心急如焚,他们知道,必须想办法反击。经过一番商议,他们决定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向军阀势力宣战。
游行的那天,北平的学生们和进步人士纷纷走上街头,高举着标语,喊着口号。陈博文和方欣雨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他们的眼神坚定,声音洪亮。军阀势力派出了军警,试图驱散游行队伍。军警们挥舞着棍棒,向学生们冲来。
陈博文和方欣雨毫不畏惧,他们带领着学生们与军警对峙。“我们要自由!我们要平等!”学生们的呼喊声震耳欲聋。军警们有些心虚,但还是挥舞着棍棒打向学生们。
就在这时,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了游行队伍,他们手挽着手,组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军警们被这阵势吓住了,不敢再轻易动手。陈博文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充满了希望:“这就是人民的力量,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方欣雨也激动地说:“对,我们的理想之光,永远不会熄灭。”
然而,危险并未解除。军阀们已经准备了更残酷的手段,等待着陈博文和方欣雨他们。但他们坚信,只要心中有理想,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们将继续为自由平等而战,在这乱世中追寻那束理想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