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瑾,你说……友情之上,是什么?”
“友情之上……是知己吧。”
“那知己之上呢?”
“是伴侣,可以白头偕老的那种。”
“公瑾,若不是这乱世,你我情谊……也该是知己之上了吧。”
——【前世情缘】卷首语
……………………………………
建安十三年,正值秋日,曹操带军南下伐吴。
关于是打是降,在吴军里面争论纷纷,孙权正在苦恼。
正巧刘备要和孙权联合,派诸葛亮来到江东,劝孙权应战。
孙权想起,哥哥说过,“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
“……来人。”
“主公有何吩咐?”
“都督呢?”
“在柴桑。”
“把他叫回来,有事。”
……
“哎子布,你说主公把我大老远找回来要干啥啊?”军帐里,周瑜一脸疑惑问来看他的张昭。他对孙权这个举动跟无语,谁家好人人家在外地说叫就叫,而且一天之内回来啊?
“早知道不来看你了。”张昭一个白眼翻过去,本来想着周瑜回来可以和他好好说说话,谁知道自己一进来他就“十万个为什么”,叨叨得很。
“哎呀子布!”
“……曹操打过来了你不知道?”张昭扶额。
“啊??”
“主公要是不把你叫回来,恐怕等你回来家都没了!”
“等等等等,没,没这么严重吧??”
“现在是打是降还不一定呢。”张昭郁闷地说。
“肯定打啊,这还用问?不是,主公他在犹豫什么??”周瑜呼一下站起来,“谁这么有病要投降啊?”
张昭和颜悦色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
“啊哈哈哈,子布我相信你不会计较对吗?”
“算了,我是害怕咱们打不过。但是从刘备那里来了个诸葛亮,来劝主公应战,不知道你是不是听说过。”张昭一摊手,无所谓似的。
“诸葛亮?”周瑜重复着这个名字,他之前在柴桑的时候,好像有人朦朦胧胧地提过一嘴,不过是人都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是天下难得的智士。
“带我见见他吧。”
“没空。”张昭一挤眼,“叫子敬带你去。”
“你看看你这个人真是的,不就是找你带个路……”
“我要是知道他在哪我还用得着你??”
一会儿,鲁肃进来,领了周瑜往诸葛亮军帐走。
“子敬,你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啊?”周瑜闲不住嘴,又开始碎碎念。
“一会你见了就知道了。”
撩开军帐的帘子,是一股很淡雅的檀香,和新泡的一壶红茶的茶香和在一起,让人感觉清爽舒适。
鲁肃先进去,轻轻说道:“卧龙先生……江东大都督求见。”
“哦?莫不是江东周郎?快请,得他求见,亮不胜感激。”传来的是十分儒雅平静的声音,像三月春风般柔和。
周瑜在帐外呆立了一瞬。
我还以为,像他那样有雄才谋略的人,多少会有些骄傲自满呢。
“都督?”鲁肃唤他,“快进吧。”
周瑜一弯腰进了帐子,看见诸葛亮的脸又呆住了。
肤若凝脂,面若冠玉,细眉如柳叶一般,那双晶莹深邃的眼睛透着运筹帷幄的智慧,好像溢满了星辉。他身着素净的袍子,拿着一把羽扇。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周瑜呆了。
难得一见,大名鼎鼎的江东大都督,犯花痴了。
“都督?你还好吗?”鲁肃小心翼翼地问。
“啊?”回过神来到周瑜马上强颜欢笑,“哈哈,没事没事。”
说罢,规规矩矩向诸葛亮作揖行礼:“久仰先生大名,先生能来此是江东之荣幸,周某不胜感激之至。”
“都督不必客气,破曹是你我主公之大事,这般客气怎么好?”诸葛亮的眸子里含了深深的笑意,温文尔雅地摆摆手,让周瑜坐下。
“您说笑了。我的才能比不过您,若不谦卑,还要教军中大小笑话我周某不识时务呢。”周瑜友好地笑着,上下打量诸葛亮。
诸葛亮和他心里想的差不多,但是多了一份温柔和友善。
“先生认识我了?那么不必介绍了。”周瑜笑着给诸葛亮倒了杯茶,“今日来东吴,不必客气。”
两个人谈了一会儿,周瑜以有事告辞。实际上我们的大都督真的有事吗?
他是想试试诸葛亮的才能。
让诸葛亮会会江东的那群谋士,一来可以看看他的才能,而来可以灭一下谋士们的威风。周瑜早就看那些仗着自己年纪大会说话的谋士不顺眼了。
“子布~帮我个忙呗~”
“少用你那个恶心的语气给我说话。”
……………………………………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开新坑了哈哈哈哈想不到吧?